星星你好,想知道你对于几 ...
星星你好,想知道你对于几年前的电影《阿黛尔的生活》是如何评价的呢?我看到一些人对电影的解读是阶级差异导致的主角最后分手,其实我也感觉因为女主角所处阶层是中下阶层,所以她的父母看起来受教育程度不够高才会显得保守不够开明,周围的同学也好像是与她的阶层相似,思维保守都无法容忍lgbt,并且因为这种环境的影响,女主角的学识见解都有限才没有好的自我认同,在与父母同学朋友断绝关系之后才会把爱情和爱人看成全部而失去自我,并且在爱人面前非常卑微,处在一个相对弱势被动的位置。并且正是因为阶层差异所以从小没有受过艺术哲学方面的启蒙,不懂艺术与爱人没有共同语言,在爱人眼里最终成了没有远大追求的人而失去魅力继而失去爱人,分手之后也依然沉浸在痛苦中。而她的爱人正相反,因为身处中上阶层,父母看起来受教育程度不错,家庭氛围和睦开明,所以一直很自信,也有机会接触艺术哲学之类的教育,并且自己的学识见解高出女主角很多,有热爱的艺术事业,才不会把爱情当成全部,不管是分手前还是分手后生活依然很忙碌很丰富多彩也不会像女主角那样痛苦。
所以问题来了,我最好奇也最想弄清楚的是当一个人所处阶层偏下并且没有接受太多很好的教育同时他的学识见解和视野不够高时,是不是更容易失去自我把感情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当成全部呢?因为我感觉多数情况下越是中上阶层的人,所受教育不错反而会有清晰的人生规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追求是什么,精神生活也很丰富所以不会把爱情当成全世界而失去自我。我想没有人愿意成为阿黛尔那样的人,即便在文艺作品里这种把爱情和爱人当成全世界有情饮水饱的痴情人,还是会更痛苦吧?在一个人身处底层,文化程度不高,学识见解有限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不失去自我呢?或者怎样才能让生活丰富起来把爱情当成一部分?
家庭背景的差异,当然会影响人的观念和思维,但并不是不可超越的,尤其是现代。至于为了感情失去自我,这不一定与社会阶层、教育等等有关。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能因为背景将人们归类,认为某种背景的人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