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毛宁是同性恋又怎么了?
缘起
作者:陈一 脸谱:随便说说
标题:能否宽容
内容:歌星毛宁被刺后,北京公安一番侦察,发现毛宁是被一位从事色情服务的男子所伤,新闻媒体迅速跟上,找到了毛宁可能是同性恋的种种蛛丝马迹。于是网上一片哗然,许多网友连说恶心,认为是毛宁的形象大大的坏了。
但是陈一认为,就算毛宁是同性恋,也不能简单归咎为是他的道德发生了问题。著名学者李银河和王小波1992年出版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一书中,介绍了同性恋的成因。例如从弗洛伊德开始,精神分析学派在这一问题上的核心论点是“异性恋恐怖”说,这种观点认为,儿时的遭遇在潜意识中种下了异性恐怖的种子,因此成年以后会害怕与异性作性的接触。
弗洛伊德解释过俄底浦斯情节(恋母情节)对同性恋形成的影响:我们注意到双亲的健在与否是很重要的。童年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父亲,有利于同性恋的形成。
因此同性恋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行为模式,无论是在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是在远古时代。
同性恋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古希腊文明时期。古希腊的成年男子常常同已经度过青春期但尚未进入成熟期的男子发生热恋,尤其喜爱12岁到16岁之间的少年。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字历史中,正式和野史都有关于同性恋现象的大量记载。史载龙阳君为魏王“拂枕席”;弥子瑕与卫灵公“分桃而食”;汉哀帝与董贤共寝,董贤压住了皇帝的袖子,帝不忍惊醒他,“断袖而起”。后代于是以“龙阳”、“余桃”、“断袖”等语暗指同性恋现象。
清代盛行“私寓制度”,官吏富商畜养相公成风。这些大户人家买来眉清目秀的小男孩供主人赏玩,称“男风”,小孩被称为“相公”、“象姑”。当时北京通行一种近乎指南性质的书,叫作《朝市从载》,载有咏“象姑”诗说:“斜街曲巷趋香车,隐约雏伶貌似花,应怕路人争相看,垂帘一幅子儿纱。”
当然,在现实社会中异性恋是主流,所以在舆论压力下,同性恋当中不少人有犯罪感,试图像戒烟一样把自己的性倾向戒掉;也有很多人常常感到痛苦和无奈,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道德错误。
我们能不能对同性恋抱一种宽容的态度呢?
跟帖
作者:何乐 脸谱:我很高兴
标题:是同性恋又怎么了
内容:在版主的诸多引用中,没有生理学角度的证明。其实有很多资料表明,在动物界也广泛存在“同性恋”情况,尤其是灵长类。比如说猴子,称霸的猴王往往拥有很多同性侍者,其关系让人类看来很是猥亵,不过那就是事实啊。有兴趣的记者们不妨去北京动物园采访一下猴山的饲养员,这样可能就更有依据啦。
人类是万物之灵长,感情需要自然更加丰富,方式也就更加多样。而且,人类的性爱已经不再单纯以生殖繁衍为目的,用流行的话说,要增强娱乐性嘛,既然这样,气味相投的同性在友谊的基础上谈谈恋爱,也不算过份啊。
福轲的想法还是值得借鉴的:人类的性取向从一开始就是多样的,但人们的性观念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从蒙昧到开放,又从开放到蒙昧的过程。相信这个过程还会继续下去。从这个角度说,世界的真实性其实从未改变,是我们看世界的态度在变。
毛宁是同性恋又怎么了?这样还让那些未婚的女青年少了些狂热的痴迷,听歌就是听歌,甭一听是歌星就爱呀爱的,人家可和你“爱好”不同也!当然,有些同性恋朋友要当心了,这回除了张国荣,你可能又多了个“大众情敌”,好好看住心上人呀!
跟帖
作者:苑彬 脸谱:随便说说
标题: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
内容:我不知道同性之恋在心理上算不算一种病,但我宁愿想象它不是一种病,而仅仅是表现为有一些亲密接触的友谊罢了,这也是我理解的底线。我想亲密接触作为底线本身也体现了一种平等———男女之间的“平等”,因为在生活中,女性之间的亲密接触如搂抱较之于男性之间正常得多,而男性之间若表现出很亲密恐怕就会遭人白眼了,也很容易被人疑为同性恋。
严格说来,这并不属于“恋”。所以,基于这样追求“平等”的考虑,我愿意把男人间诸如搂抱等接触行为作为自己理解同性之恋的底线。当然,这样的理解也很可能将“男人”的概念彻底颠覆,因为将感情寄托于另一个男人身上,似乎使威武神明独立坚韧的“大丈夫”成为一个“伪概念”。
至于更深入的接触,我想我是不能接受的。不能接受的根本原因是我认为同性之恋似乎违背了人的“动物性”。就对异性的渴求而言,这是最起码的生理本性,也是人作为动物的本性之一。同性之恋无疑是对人的动物本性的强有力“突破”,但这“突破”却未必是人自身完善的进步,也许是属于一种向异端的发展。不过很难说的是,独身也应该算是人本性的另一个枝杈,现在却被很多人所接受,这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有关,因此也很难说“同性恋”在今后会不会被社会所认可。
跟帖
作者:少华 脸谱:随便说说
标题:迫不得已加上自由合意
内容:这两条可以概括同性恋。也是人们对同性恋宽容的理由。单有一条不行。
比如,没有“自由合意”,就成性侵犯了(是不是叫“鸡奸”?)。不应排除历史上和现代一些“同性恋”是有“同性恋”倾向的豪门贵族仗势对没有同性恋倾向的人的性奴役,所以十分丑恶,包括陈一所举的例子中。
与我们讨论过的手淫不同,任何“性关系”都涉及他者,必须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自由是其合道德性与合法性的底线(对不起,何乐,这里必须用这个词)
当然要想到影响的“外溢”效应,比如说人类断种问题,对青少年的影响问题。
但是我想,只要不是全体人类都同性恋,人类也绝无因同性恋而灭绝之虞。说到“坏影响”,我想,因为人数的绝对不成比例,异性恋的“坏影响”比同性恋要大得多。说实在的,对于心理、生理不处于那一种特殊状态的大多数人来说,根本不能想象同性怎么会“恋”,更何况受其“影响”了。
尽管如此,我仍然不能像何乐那样认为其“正常”,因为在提及它的时候我不能不使用“特殊”性和“不可理解”性。“特殊”和“不可理解”(包括当事人自己不能理解),就不能说是“正常”。不“正常”不意味着不受宽容;同样,应受宽容的并不意味着“正常”。呼唤宽容的社会,就是要对“不正常”实行宽容。(因此我对同性恋的同情不能不类似于对“患者”的同情,尽管这可能伤害他们。)
至于苏三和陈一说毛宁是否应该“坦白”的问题。我认为,同性恋是个人隐私,就像异性恋也是个人隐私一样。
跟帖
作者:思归 脸谱:我很高兴
标题:为什么不学张国荣
内容:毛宁为什么不能向张国荣学习呢?真是同性恋又怎么样?不偷不抢不贪赃枉法祸国殃民。当然毛宁有顾虑是应该的,毕竟是公众人物,不过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倒不如像张国荣似的,索性承认了,也就完了,现在不是还有人喜欢张国荣的电影和他的cd吗?
跟帖
作者:苏三 脸谱:随便说说
标题:开始质的转变
内容:假如毛宁决心出来坦白他是个同性恋的话,也许中国人整体对于同性恋的观念,可能要从毛宁开始一个“质”的转变。
其一是广泛的公开讨论;其二是将引导社会正视一些类似的弱势群体。
跟帖
作者:陈聘舒 脸谱:随便说说
标题:丢了哪门子人
内容:引起众怒的焦点———毛宁的行为方式或曰生活方式,它招谁惹谁了?!
有人假模假式惜叹:“给咱圈里人丢人呀!”言重了!请问,丢了哪门子人?要说丢人,至少不如圈内偷税漏税行为丢人,不如圈内“以色相换戏”的种种黑幕丢人,更不如胡长清成克杰之流贪污腐化丢人。
毛宁是否如传言般低俗下流?如果他的生活没有违法乱纪,也未妨碍邻里亲朋,那是他的私事,与你何关?
如果说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最直观就看他的才能和业绩。
好啦,毛宁的职业是唱歌,那么衡量毛的存在价值,最好就看他的歌艺。毛出道于10年前,唱红的歌曲不在少数。他的唱功,他唱过的好听的歌,曾给很多人带来了欢乐。这就够了。
他的私生活,设若有一丁点迥异于常人,碍着你什么事?
跟帖
作者:政工 脸谱:随便说说
标题:别沉醉于相对优势
内容:我可以容忍同性恋,但是他们要是和我们“正统”的异性恋完全平起平坐,我就不那么好说话了。我估摸着容忍异己和允许异己动摇自己的根本身份identity有一个巨大的鸿沟。
我加入这个讨论主要不是操心同性恋问题,而是借这个题目把讨论的范围扩大到其他更现实的社会问题。我指的是北京暂住证的问题、户籍问题等。
对于大部分成年人,性倾向是很固定的,中年恍然大悟的也有,但是少数。换句话说,在性倾向问题上,你要是站在“正统”一边,你可以拼命维护正统之正,残酷打击异己,因为你不必担心风水轮流转,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异己。
但是,在很多其他社会性的身份identity上,很有可能你会今天在正统一边,明天就到了少数那边。你有北京户口在北京是正统,你可以麻木不仁地看着有关暂住证的非法治的做法;你有方向盘可握,你可以支持交通法规对行人严厉一点……但是这些相对的正统都可能立马消失。
相对优势和劣势随时会变,如果凭着自己一时的相对优势身份,不把别人当人,或者对不把别人当人的做法无动于衷,不被别人当人的日子也不会太远。
跟帖
作者:苏三 脸谱:随便说说
标题:事关生存环境
内容: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其实就是对大家生存环境的关心。一个不宽容的社会can be very cruel。
对待弱势群体的现实态度直接反映了政府或民众的一些思维,可以说是公平心、开明程度以及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
在社会和民众渐渐攻克和越过一个个愚昧、不宽容的堡垒时,社会获得的不仅仅是对于这些弱势群体的宽容,最重要的是,大家共同获得了理性文明的思维。(《青年时讯》)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