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性恋者组家庭惹争议
当同性恋仍然是社会禁忌,部分同性恋者已静静地建立起同性恋家庭,此举引来颇大回响。有批评指同性恋者应接受自己没有下一代,甚至直指他们会影响儿童的心智发展。但同性恋者却反驳,他们养育下一代,只是提早让孩子认识另一种性倾向。
同志团体funion会长connie指出,近来发现愈来愈多中年妇女有性意识醒觉,婚後才发觉自己是同性恋者,结果往往於离婚後带孩子与同性伴侣同居。
在她知道的个案中,曾有一名离婚的同性恋母亲带年约六岁的儿子与女朋友同住,自己出外工作,儿子则交由伴侣照顾。
该母亲经常带儿子出席同性恋者的活动,并打算待儿子长大後告诉他自己的性取向。虽然生活於这个非一般的家庭,但在connie眼中,这个小孩与一般的并无分别。
另外,connie透露部分同性恋家庭的子女是来自社署的领养服务。社会福利署发言人表示,不会拒绝任何人申请领养儿童,但领养人需符合基本要求,包括年满二五岁、有固定工作、处事成熟,以及要有稳固的婚姻关系等,以让孤儿能在一个正常及安定的环境成长。
不过,她强调社署不会询问领养者的性取向。亦曾有单身人士成功领养儿童,故不清楚领养者中是否有同性恋者。
明光社总干事蔡志森反对同性恋者领养儿童,他认为香港社会结构建基於一夫一妻制的模式,儿童亦较适合在这环境成长,一般人可以尊重同性恋者的性取向,但同性恋者亦应接受自己不会有下一代,不应该领养儿童,破坏社会结构。
蔡志森担心,儿童在同性恋家庭成长或会受影响,他建议社署应修改领养要求,不应让同性恋者领养儿童。
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主席狄志远亦担心,同性恋家庭的子女因受歧视而产生自卑感,故叮嘱同性恋者组织家庭时应三思。
connie反驳,性倾向与养育子女的权利不可混为一谈,而且同性恋者都是来自异性恋家庭,所以没有证据显示,家庭会影响子女的性倾向。她认为活在这类家庭的孩子,只是比别人提早认识不同性倾向,反而社会歧视对儿童的影响大於家庭本身。
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总干事邱可珍亦称,同性恋家庭的子女或会有性别角色混淆,但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感到被爱,许多单亲家庭都是没有父或母的角色,只要两代能好好沟通,不一定会造成问题
同志家庭如有任何家庭问题,可致电下列两机构
■funion热线:73029067
■启同服务社:281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