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迎接新世纪,为同志与传媒打造人文宽频大道
【前言】同运媒体策略是为达平权的过程与方法,而非最终目的或自我意淫的慰藉! ------------ 景岩
1999年,在一次叁与由香港同志举办的交流活动中,有位香港朋友询问笔者,『有人说,台湾传媒对同志议题报导的热度已逐渐冷却,许多议题都已被讨论过,将来台湾同志运动是否会因此停滞不前,而不再被关心(好奇)!』。笔者当时略带幽默的简单回答道:『只要还没有现身的同志当上总统,或有已当选总统公开其同性性取向之身份,同志议题终将不断的被讨论。然而同志运动中的媒体策略及议题报导,更不单只限於同志与其议题的被看到或是被报导,而是更须主动的在任何公共领域及议题上,去开创任何的(非单是同志或性别)议题,在政治上、在财经上
、在学术教育上、在环保上、甚至是国家大事或是社福议题上,都可开创或结合与同志相关或属於同志观点的议题出来。』。
然而在这样的问答中,可轻易查觉到,在过去的同志运动经验与观念,有着极大部份的方向与策略是建构新闻传媒报导的效应上。主动发声及大量传播同志讯息是同志运动中重要的策略之一,亦是必要的手段与过程。然而如果只是过度投注於新闻媒体效应的经营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所应有的努力。那麽除了必须面对在新闻效应泡沫消退後,真实与假象间的落差以及陷入『媒体渴望焦虑症』窠臼外,最严重的是这样的假象造成同志朋友误以为社会已逐渐接受同性恋,对同志公共事务叁与更为冷漠不关心。
■ 回顾台湾同志运动与媒体互动的过程与转变!■
回顾十年来,台湾同志运动与传媒互动的开启与发展,众所周知,是拜於台湾民主运动之努力,使得台湾解严後媒体开放所赐。但基於同志现身困难因素,「传播媒体」一直都是同志运动的主力战场,从早期同志为抗议媒体不公或对其污名、或偷拍事件等侵犯人权事件而起的抗争,或到中期以同志主体性传媒出发(如同志广播、出版品、报纸副刊)向社会发,再至近几年不论是以同志个人或是团体以及网站电子报,为其经营理念或政策议题诉求(如同志之人权议题、政策或纪录片或至总统大选等),
频频主动的向社会发声与传媒建构良好关系来看。台湾同志运动与传媒互动关系,更日见进步成熟。过程中虽频见败笔,但在失败中求取经验,虽付出极大代价,整体回顾,仍瑕不掩瑜。
反观台湾传媒界对於同志议题的报导,虽不如多年前,全以负面污名的方式对待,但在现今仍大有为求商业票房的电视综艺节目,大肆玩弄性别议题,甚至会在闹区追逐女性路人,要求对方脱下内衣,以不惜践踏女性尊严来供节目游戏(或收视率)所需。或是对艺人甚至平凡民众的性倾向隐私权,毫不保留的追逐报导及侵犯伤害的情况而言。谈及台湾传媒对於同志议题报导的客观与正确性,简单来说,虽有长远进步,但仍非常有待加强。同志人权运动有所进步,恐同的媒体势力当然也没理由原地踏步。
■ 台湾传媒与同志互动关系的现况!■
回顾过去至现阶段,传媒与同志的关系的发展转变过程中,对於未来,我们观察到,其实彼此间不仅不是对立,而且更是乐观而具可开展性的。(於1998年十一月台湾三合一大选期间,一位曾在我们举行台湾第一届市长同志政策广播辩论会,给予我们许多帮助,包括提供各市长行程表以及有家报社对我们不公平报导时,而主动联系各报记者朋友,给予我们发声空间。笔者近日才获知而这位女性记者自小即是一位虔诚之基督徒,现已有多个子女的异性恋女子。)
而後续在1999年及2000年,同志运动团体与传播媒体的互动,彼此间则更加主动频繁和成熟,期间尤依序以『美丽少年』记录片、『九二一同志救灾』、『台湾首届同志家书活动』、某组总统候选人的『虚拟婚礼及总统同志政策』以及『台湾同志人权协会』成立、『台北同玩节』和『同志同光长老教会为同志伴侣祈福』等新闻互动最为着称和正面。
而香港智行基金会所举行『同志议题报导奖』更具体实现了同志运动与传媒互动最好的典范和注解。(据闻台湾目前有一同志媒体观察团正逐渐蕴酿运作当中)。
由此观察,台湾现阶段许多传媒的基层人员已和同志逐渐建立良好互动关系,而且亦慢慢由台面下的支持,转变成适时的公开支持。而平时各地区之同志运动团体更与当地记者群亦保持定时的适当联系,培养良好关系。(虽然笔者个人认为,基於台湾同志运动现况和所谓“媒体中立”而言,对同志友好的新闻从业人员,理应还是扮演暗助的角色会比较好些,少数公开支持即可,不必需要大量曝露。)。
■ 迎接新世纪,为同志与传媒打造人文宽频大道!■
在全球化的趋势中,代表信息革命新事物的网路文化兴起,世界各国更是“e”声四起,在『宽频世纪』、『数位科技』、『即时视讯』等“e”片炫爽翻天的时代性囗号声浪中,近似乎为已到来的所谓二十一(e)世纪做了最佳的诠释。(虽然我们都清楚我们的父母亲甚至是我们自己,也都不完全懂得这些名词,而且也知道在许多地方,包括都会与城,仍有绝大多数三十五岁以上的人还是以声音讯息“广播节目”为获取资讯的主要来源。)许多传播媒体亦争先恐後,怕是立即会被时代淘汰般地,做了非常多大幅度的改变,如传统报纸或其他媒材与网路科技的结合,或是更多跨媒体的合作。
在这种“科技当先,人人自危”的现象里,难免也很容易使得长期叁与同志运动,经常与传媒互动的我们,陷入某种焦虑情绪,经常担心跟不上传媒的质变和量化的速度,比如全台湾共有两百多家公民营或地下电台,其每周日夜总计数仟个广播节目时段里,属於几千分之二或三的同志广播,怎麽够呢?而且还不包括网路电台节目!是不是该多制作几个同志广播才跟的上呢?在传播媒体资本化和财团化趋势下,屈指可数的现身同志和团体又该如何去因应面对这只可怕的“酷斯拉”呢?而号称数量可观或具影响力的同志网站和电子报,在与其他不同类性网路站台的总合下,是不是更让我们心知肚明什麽叫做“苍海一小粟”罢了!?
而在这许多必然或不必然的焦虑不断产生下,究竟该如何才是进入这新世纪,才能真正合乎时宜,为同志运动寻找出一条宽频大道呢?
■ 经验累积下的感想与浅见!■
笔者与本会发起成员之一friend ying 仍分别持续制播台湾目前全数仅存於商业机制(两个)及官方体制(一个)之同志广播节目,虽皆是台湾寿命最长的同志节目,但却仍然无时不刻地,必须面对商业取向的压力和官方政治权力纠葛的角力下,力图求存。而在学习隐忍进退与权力卡位过程中的实务,以及加上过去至今开创议题向社会发声,与传媒互动所累积的工作经验,或许可由以下列几点的浅见与大家交流互换经验;(笔者以十个重点要项简易说明,细部说明再采另文讨论!)
一、同志传媒成效,应首重意识启蒙工作。 同志≥传媒!
二、同运传媒策略,应妥善扮演辅助角色。 同志←传媒!
三、同志传媒操作,应强化与传媒群沟通。 同志∞传媒!
四、同志议题诉求,应以同志人权为基本。 同志>传媒!
五、同志传媒思考,应去除网路虚拟迷思。 同志 传媒!
六、同志议题开创,应多元创新开拓疆界。 同志≤传媒!
七、媒材对象经营,应扩大意涵多角经营。 同志=传媒!
八、同志传媒发声,应避免权力精英取向。 同志 传媒!
九、同志媒策信仰,应全面回归群众路线。 同运≠传媒!
十、同志传媒发展,全球化趋势应落实基层工作。同志±传媒!
【後言】笔者於1999年华人同志交流大会,才正式第一次与香港同志团体及朋友有了开始的认识,对於香港同志朋友的努力、热情及力量的凝聚及效率,对了,还有拥抱!时而至今仍感佩在心,常有相见恨晚的感受!此次智行基金会的邀稿,让本会及敝人感到无比荣幸及重要。但因主题庞大,因时间匆促,无能详尽与大家交流讨论,而深感愧疚。
为同志与传媒两社群,於现实生活中打造真正的人文宽频大道,是迎接新世纪,同志运动的媒体策略之重要课题。人在社会中的确有与他人直接与实质互动的需要,同志更需真实的“拥抱”社会,这不是网路科技所带来的虚拟世界所能取代的。尽管大有人们(同志)认为,利用网路工具与外界密切联系,可以达到加强社区(同志社区)意识,凝聚同志社群力量的目的。而此说法也只有在把网路的间接互动作为“补充”同志与社会和媒体直接互动的情况下,其道理才能具体成立。
“媒体”即是社会大众。“传播媒体”或“媒体单位”小到一个人或是一家商店,抑或是一个跨国卫星传播机构,都同样具媒体角色。唯有透过直接真实的互动,持续理性诚恳的沟通,感性热情的“拥抱”(实质关系建立!)才能创造与期待一个没有性别歧视与暴力的详和理想的媒体到来!
撰文人 台湾同志人权协理事长 詹景岩
============================================================
简介:詹景岩,是兼具低收入劳工阶级与社会运动双重角色,从事
社会运动多年(主轴为媒体改革。)後现身投入同志运动近五年,
现为台湾唯一官方电台同志节目主持负责人,亦担任商业新闻电台
记者和同志节目主持人,同志公民电子报主编。年35岁,无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