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专家建议:“同性恋”应改为“同性爱”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同性恋刊物《朋友》的创办者和主要负责人、著名“同性恋问题研究专家张北川教授认为——
“同性恋”应改为“同性爱”
本报实习生 李翠芬
张北川教授是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一名医生。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同性恋刊物《朋友》的创办者和主要负责人。作为研究同性恋问题的专家,张教授在接受采访的一开始,就很仔细地纠正了记者的措辞,把人们通常采用的“同性恋”一词改为“同性爱”。
在张教授的眼里,同性爱者和异性爱者除了在性取向上的不同外,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上,一切都和常人一样。在精神病学界,曾经把同性爱者作为性变态的一种,认为是一种心理障碍和生理障碍。随着医学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国外的精神病学界已经逐步改变了这种说法,不再把同性恋划为病态。此次中华精神病协会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所做的修改,表明了我国精神病学界在同性恋问题上的看法和国际的初步接轨。
然而,作为一个正常的少数人群,由于种种原因,同性恋却一直受到主流文化的歧视和排挤。张北川指出,同性恋问题的边缘化,正是由于社会对于同性恋问题的漠视造成的。同性爱者中普遍存在的吸毒、滥交等种种问题,不只是同性爱者的责任,社会也应承担起责任来。
“事实上,同性爱者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存在的,”张北川说,“任何社会都有2%-5%的性成熟期人口属于这个群体,在目前,中国约有3%-4%为同性爱人群,按社会学的另一种说法是,中国约有3600万到4800万的同性爱人群。”
如何正确的看待同性爱群体?张北川在《朋友》这份刊物上,宣扬的是一种理解、平等、尊重、互助的精神。他认为:“研究一个国家的发展,关键是看这个国家对于弱势群体的重视程度。”“社会传媒应该从科学的角度来报道同性恋问题,社会大众应该给予同性爱者充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