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白网-最新皇冠会员网址

同志必读:纠正不正确概念 我所知道的同性爱(二)

  四、为什么反对同性爱

  美语里面有个词:homophobia,权且译作“恐同症”吧。别费心了,不认识这个字的网友不用去查字典,找不到的。这是美国近些年才出现的新词。

  “美国心理分析学会”(the 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曾专门进行研究,为什么视公平为最高价值的美国社会,在很长时间里却接受“恐同症”为“可以允许的偏见”("permissible" prejudice)。

  首先,患有“恐同症”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男人比女人恐同,女人更容易接受社会上的同性爱事实;蓝领工人等社会等级较低的人更容易恐同;宗教观念浓厚的人比宗教观念淡薄的人更容易恐同。

  比如,男人通常比女人更激烈地反对同性爱,但就是这样的男人,看两个女人一起性爱的黄片却可以看的津津有味。他们反同到底反的是什么?这背后深层的社会心理学含义大概就是学者们关心的吧。

  教会人士反对的理由简单明了,很好理解。最硬梆梆的当然就是违反教义这一条。这里面可以探讨的东西当然就更多了,包括各种宗教产生的历史环境与背景。宗教其实都是现实的反应,想一下中东那些杀来杀去杀了几千年现在还没完的各部族吧,古代打仗,“人多力量大”是绝对真理,因而必须尽一切可能增加本群体的人口。所以,诞生于中东同一地方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不仅是反对同性爱,它首先反对的是任何不以生育为目的之异性性行为。避孕、堕胎都是绝对反上帝的。美国跟中国的计划生育过不去,在他们那里还确实有它的“群众基础”,基督教文化毕竟是美国主流文化。明白了这点就不难理解,美国有些宗教狂为什么去爆炸那些做流产手术的医院。美国妇女,现在还在为她们能拥有“自主选择生育”的人权而斗争呢。

  所以,同性爱不能繁衍后代,因而反人类的论点,便遇上了一个逻辑反诘:实施避孕的异性爱人数远比同性爱人数多得多,甚至越是高学历人群,选择不育的夫妇比例也越大。单从数量上讲,他们对人类繁衍的影响比同性爱人群要大得多。要说反人类,那首先是他们,而不是同性爱人群。

  有些人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害怕社会对同性爱的接受会导致同性爱的蔓延。但研究表明,人群中的同性爱比例基本上是一个常数,既不随社会的宽容而增加,也不随社会的镇压而减少(最多进入地下)。至少是二战以后,从著名的金西报告开始,美国就有了比较可信的科学数据,可以进行严肃的比较研究。今天的社会对同性爱的态度,五十年前是绝对不敢想象的。当年美国的麦卡锡主义歇斯底里,同性爱者是和共产主义者享受同等对待。而今天,克林顿、英国布莱尔首相夫人,就站在同性爱权利运动的最前沿,但同性爱的比例,却并不因此有丝毫增加!(正因这一事实,一些人认为同性爱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一定有它的生物学意义,大自然如此安排一定有它的道理,这里就不讨论了)

  还有些人颇具煽动性的高呼“救救孩子”。实际上,跟上面一点有联系,如果你的孩子是同性爱,你无能怎样也不能把他“矫正”过来。与此相应,如果你的孩子是异性爱,他/她也绝不会因周围的人是同性爱而“近墨者黑”。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一些同性爱伴侣抚养的孩子,他们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却并没有因此而成为同性爱。正是在这些事实面前,一些国家和美国的一些洲,才在法律上正式允许同性爱伴侣收养孩子。我们不要把那些立法的议员们当成傻瓜。他们背后还有那么多恐同的老百姓盯着呢,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交代得过去?其实,稍微冷静一下想一想就会明白,那么多同性爱是谁生养的?既然绝对异性爱的家庭可以出同性爱,同性爱的环境怎么反倒不能出异性爱了?我们的社会毕竟是异性爱主流的社会,要说受环境影响,那受异性爱环境影响的概率不知要高出同性爱多少倍。

  反同最坚决的教会人士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尴尬,那就是:许多同性爱者出自极其虔诚的宗教家庭,甚至本人就是虔诚的信徒,且不说不断暴光的神职人员同性爱事件了。美、澳等国的同性爱社区,就有专门的同志教堂。不被传统的教会承认,他们还是坚持着自己对上帝的信仰。这至少说明一件事:信仰、道德不能用于解释同性爱。

  还有些人反同,恕我直言,倒真的需要心理医生帮助了。他们担心自己“不正常”,所以通过反同来证明自己“正常”。其心理与逻辑谬误不值一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