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从异类到朋友--和艾滋病人相处的心理历程
4月中旬,桂希恩教授曾问我:“如果你见到艾滋病患者,会怎么对待?”
我谨慎地回答说:“我会同他们握手。”
前不久,他真地告诉我,有5名艾滋病患者到了武汉。
为了获取信任的握手
10日上午,我敲开他们借宿的房间时,心里有点紧张。在房子后院,我第一次见到了艾滋病患者,31岁的程金。他看上去和一般青年农民没什么两样,他的眼睛很大,目光中带着羞涩。由于事先阅读了许多有关艾滋病的材料,我并不害怕,但内心深处,还是感到他是“异类”。
“握个手吧!”为了获得信任,我若无其事地伸出手去。程金也伸出黝黑的手,手相当凉。
和程金交谈时,两名女患者———李琴和程雪梅走到院子里晒太阳。李琴相当厉害地咳了起来。程雪梅捋起衣袖展示她干瘦如柴的胳膊,风一吹,阳光下可以清楚地看见白白的皮肤屑飞了起来。我赶紧站开,心里很慌。
但是,看见中南医院感染科的医生给患者检查身体,抱着患艾滋病的小孩。我感到惭愧,又走近了几步。
上午的采访结束时,我掏出300块钱,每个家庭给了100块。程金坚持不要,我硬塞到他口袋里,然后赶紧走开。心里感觉很怪———也许是对不幸者的愧怍吧。
一个意外的伤口
10日晚上,我赶回办公室写稿,突然发现右手手背上有一道小口子,不由得一怔。其实是破了点皮,伤口不到3毫米。我甚至不记得是何时划伤的。
我心里一片紊乱,但还是努力回忆:和艾滋病人握手后我曾经仔细地洗手,那时手是完好无损的,应该没有问题。
我跑到洗手间,用肥皂洗了七八遍手,写稿时还是心神不宁。后来我找来一把小刀,把伤口再划开,挤出周围的血,再拿肥皂洗,在水龙头下哗哗地冲了半天。可一直到晚上睡觉,心里感觉还是很异样。
第二天我再到中南医院去采访,把伤口给桂教授看。桂教授说:“不要紧,你的伤口没接触他们的血,甚至碰都没碰到过他们。”
等我问到第4次时,他反问:“你说怎么会有事呢?”我无言以对。
程金的友谊
12日早上,程金突然塞给我两张写满字的纸片:“第一次看见你给我的印象是很诚恳。你是第一个献爱心的人,并且表示是那样直接,以至于在众人面前显得很难堪,这更证实了你做人诚恳……我希望和你做朋友。”
他解释说:“前天下午人家都捐款,你没有捐,我感到你很尴尬。其实你是直接递到我们手里的,给得比别人还多。”
我惊讶地望着他———别人捐款时的感受,自己也不太记得了。而这个身患恶疾的农民,竟然感觉这样敏锐,这样富有同情心。
下午游览东湖时,这种感想更明显了。东湖的水光山色一入眼帘,程金便感叹一声,打开车窗,将身子探出窗外,一脸心醉神迷的样子。他其实是一个感情丰富、心灵细腻,对美很有感受力的人。虽然,他没什么文化,患有艾滋病。
13日他们启程回家。候车时,一个乞丐来来去去讨钱,篮子里空空的。程金给了他一块钱。
其实,我对他们每个人都已相当熟悉———马强沉默寡言,总是一脸抑郁地逗着怀中的小马朝。李琴虽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但怯生生的目光中仍带着小姑娘般的稚气。而程雪梅总是毫不避讳地翻起嘴唇让人家看那里白色的溃疡,用浓浓的河南方言表达她心里的感情。
开始我只当他们是艾滋病患者,可现在,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了解他们的经历,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看到了友谊和善良。的的确确,我不再害怕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