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爱上“女友”愁坏妈
今年45岁的刘青(化名)一直认为自己和其他母亲一样,过着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女儿优秀又乖巧。
女儿小雅(化名)上高三时,突然变得喜欢穿异性的服饰,和好朋友打电话时总是“老婆、老婆”地喊着,刘青只觉得是小孩子之间的一种玩笑,没多在意。然而,当女儿考上大学的第一年,寒假回来后亲口告诉她自己是同性恋,只喜欢女孩子时,痛苦、哭泣、不解、抗拒、犯罪感、毁灭感……刘青一直被复杂的痛苦情绪折磨着。
“我不敢跟别人说这事,怕影响女儿,可我心里压力实在太大了,我觉得呼吸和身体都在说害怕。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关系都变得完全不同,每一天都是一个痛苦的成长过程。”难以承受压力的刘青,鼓起勇气拨打了本报新闻热线2220000寻找帮助。
一部同性恋电影引发母女争吵
“我就是拉拉”
“过年前的一天,女儿在网上看一部叫《蝴蝶》的电影,我正好也在家,就和她一起看,越看我就越生气,我很不明白她为什么喜欢看这种同性恋的片子,还为此训了她几句。结果,她急了,脱口说出:‘我就是拉拉,也就是女同性恋,我在大学里还结交了女朋友,我以后要和她结婚!’这太意外了,我完全没有料到。整整5天,我们没再提过这件事,我很受打击。”刘青说,那几天她真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但是她害怕和顾虑的更多。
自从得知女儿是同性恋以来,刘青最想摆脱的,就是随之而来的恐惧。“我也在考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回应这件事,我不想说伤害女儿的话。我很爱她,她是一个很好的孩子,学习很优秀,去年刚刚考上本科……一想到女儿以后不会有孩子、想到女儿会不会得病,最让人担心的,还是别人的目光:她怎么在这样一种环境里生活啊?”
爱美女孩儿择偶标准与众不同
“同性恋不是病”
手捧相册,刘青开始翻看女儿小雅儿时的照片,眼泪忍不住地往下掉。“你看,她那时候特别喜欢穿粉红色的裙子,还喜欢扎头花。”刘青依然记得女儿小时候因为爱美,还经常偷穿她的高跟鞋,也会拿着口红在小嘴巴上乱涂。“那么一个爱美的女孩儿,怎么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刘青说,高三时,她已经发现女儿的着装异常,但当时电视上很多女孩子都喜欢穿异性服装,她觉得女儿只是追随潮流而已。
过完年后,刘青试图和女儿进行沟通,但是小雅总是拿着“同性恋不是病。”“请你尊重我的感情!”为由,拒绝与妈妈进行深层的沟通。“我每天都能听到她给她大学的‘女朋友’打电话,我的心就像刀割一样。”
刘青给女儿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心:“最后当你老了的时候,你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孤寡老人,无依无靠。就算你有钱,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养老院的人时不时骂你一句‘老变态’,那时你会怎么样呢?”一想到女儿不能生儿育女,这种深刻的对未来的恐惧更让刘青焦虑。
“也许孩子还小,也许她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希望她能改变自己的观念,或许用不了一年,孩子就会改变对于择偶的标准。”面对倔强的女儿,刘青依然抱有一丝希望。
小雅与记者网聊诉说感情经历
“我需要一个真正爱我的人,性别并不重要”
由于小雅拒绝记者面对面的采访,记者只好顺从她的意思,加了小雅的qq号,在网上与网名为“你是我永远的蝴蝶”进行交流。
“寻找爱情的伴侣,性别并不重。我真的很爱她,自从我上了大学遇到她后,她对我无微不至地照顾,让我感觉到特别温暖。”小雅说,爸爸妈妈在她十岁那年就因为感情不和而离婚,离婚后爸爸也很少再照顾她们母女。“爸爸的狠心,让我非常失望。”小雅的话中充满了对爸爸的责备。
“我在高一的时候,喜欢过一个同班的男生,我们也算是交流了一个月,但是后来他和班里另外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好了,让我痛苦了很久。为此,我觉得世界上的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提起现在的女友,小雅的言语中又充满了爱意和希望,“她很爱我,每天对我的照顾可以用无微不至来说,我会努力的,努力给我们的将来一个家。”
当记者问到小雅是否想过自己母亲和女友父母的感受时,小雅变得沉默起来,过了两个小时,她在qq上给记者发来这样一句话:“他们生了我们,养了我们,但是没有资格支配我们的感情。我们一样会赡养父母,一样可以挣钱养活自己,现在外国很多地方都是支持同性恋的,我相信我能等到那一天。”
心理专家:青少年之间的同性恋多属假性
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心理科主任、主任医生 于建新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期,性成熟使他们对情感有了渴求,但他们这个年龄段异性恋爱是社会所不认同的早恋,对他们来说,异性恋也不安全。所以有一些孩子就会在同性间寻求一种恋爱的感觉,比如文弱的女生就喜欢与稍男性化的女生在一起,她就会产生一种依赖、受保护的情感。
判断同性恋的一个关键点是性别认同和有没有性行为,一些孩子虽然与同性交往亲密,但她们仍认同自己的性别,且没有过激的性行为,这种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假性同性恋,通过正确的引导是完全可以改变孩子的认知的,现在学生间多属于这种情况。
目前,反而是一些家长一看到孩子与同性交往过密了就着急,限制孩子交友甚至还会呵斥、打骂,这些方式都是不对的,而是应该要引导孩子正确的认知,当然也可以求助于专业人士。
通过近几年的接诊情况,我发现接诊的同性恋群体中,有同性恋倾向的孩子中有30%—40%属于离异家庭或情感缺失的家庭,这部分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时更应该加以注意和引导。
教育专家:男女双性化更适应社会
德州学院教育系应用心理学教研室主任 杜蕾
小雅现在还是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感情和择偶标准可以说很不成熟。又鉴于她特殊的成长环境,小雅会给自己设定一个保护圈,这种保护圈一旦设定,别人很难走进去。小雅的“同心之恋”目前也是她保护自己的一种特殊方式。
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多给一些鼓励,说不定孩子的性格就会转变了。还有,在成长过程中,一个小的挫折后,孩子的变化会很大,走进自己的保护圈很不好出来。建议小雅的母亲在教育小雅时,尽可能淡化教育痕迹,可以找个她信服的人来教育她,比如她喜欢的某个老师。大学生非常喜欢和懂自己的人交流,让他们给孩子灌输更加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小雅的母亲也可以和小雅的大学辅导员联系,让他们帮忙组织一些活动,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和异性接触,或许时间久了,小雅也能发现异性身上的闪光点。
现在的社会,是男女平等竞争的时代,男女性格出现双性化特征也是顺应社会的需求,在我们身边的人群中也确实证明了。一些拥有男性理智、胆大性格的女性往往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而在某些行业,男性拥有一定女性细腻的心思也适应了行业需求。
如今,男女生在穿着打扮上越来越中性化,这也是社会追求个性化的一种体现。所以,对于男女生不同于传统观念的穿着,应该给予理解,只要在性心理认同上是正常的,性格和外貌上是不用矫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