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动态:伊斯兰与同性恋
伦敦东区近几个月来出现了一些印着“无gay区”,或曰“同性恋禁区”的纸贴,引起英国同志圈的警觉。
大都张贴在中小学校园外或同志酒吧附近墙壁和路灯柱上的这些帖子虽然只有明信片大小,但上面引自《可兰经》第59章的告诫却不轻:“恐惧真主吧,主的刑罚确实严厉”。
就此,多年来一直力促同性恋权益的彼得·塔切尔(peter tatchell)呼吁当地穆斯林宗教和社区领袖出面谴责这类煽动仇恨的宣传。
身为同性恋者的专栏作家约翰·哈里(johann hari)则敦促社会舆论彻底打开言诫,辩论穆斯林群体内存在的恐惧厌恶同性恋(homophobia)的观念。
友善的地方
倒退几十年,在许多英国同性恋者,至少是男同志的心目中,穆斯林世界曾是个友善的地方。
那时,同性恋在英国是违法的,要坐牢的事情,而到了阿拉伯穆斯林国家,气氛却宽松和谐,男性相爱得到社会的纵容乃至认可。
相传60年代好莱坞大片《阿拉伯的劳伦斯》 (lawrence of arabian)中心人物便曾与他在土耳其考古时的助手萨利姆·阿赫迈德(salim ahmed)相爱并同居,在萨利姆1918年感染霍乱去世后劳伦斯曾写下感人的情诗。
到了20世纪中叶,英国和其他欧美国家的同性恋者,包括作家和演艺名流也喜欢去摩洛哥等地方放松一下,饱享温暖阳光和热情笑脸的沐浴。
兼容余地
抒发同性爱情的诗句在穆斯林世界的文学著作里有上千年的历史,古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omar khayyam,又译海亚姆,1048-1122)的《鲁拜集》便是其一。
然而《可兰经》同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经》一样不乏看起来是明显斥责同性恋行为的内容。尽管如今有些虔诚的信徒认为教义在新的时代应做新的诠释,但在英国穆斯林当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对此并无兼容的余地。
两年前的一项对比穆斯林和其他人群观念的民意调查发现,英国穆斯林完全不认可同性恋关系:他们当中接受调查的500人居然没有一个认为同性关系在道德上是可以接受的。
相比之下,法国穆斯林却有35%认为可以接受同性关系,德国的数字虽比法国低,但也比英国开放许多。
谴责
尽管如此,在“无gay区”纸贴风波之后,英国穆斯林理事会(muslim council of britain)和东伦敦清真寺都顺应活动家塔切尔的呼吁,出面谴责了张贴者的行为。
东伦敦清真寺和穆斯林中心的负责人迪瓦尔·汗(dilwar khan)说,他反对煽动任何形式的的仇恨,包括对同性恋的仇恨,理事会的声明也表示反对歧视任何群体,并反对针对任何人群的暴力。
“这样的纸贴是错误的,违背了伊斯兰有关尊重邻居的教义。”
治表不治本
纸贴出现最集中的陶尔哈姆莱茨城(tower hamlets)是穆斯林人口集中的城区,区长本人就是穆斯林。他同样谴责了纸贴,地方政府现在也已清除了街头的帖子,并表示正与警察合作搜寻张贴的人。
不过,在专栏作家哈里眼中,这些却怕是只能算作治表不治本的行动。
他上周撰文呼吁探明为何当今英国社会里的其他人群当中有58%的人认为可以接受同性恋,而在穆斯林中的接受度却是0%,并且主张通过教育和其他手段改变这种状态。
泛滥成灾
根据哈里的分析,问题之一是人们往往出于同情心而不愿意挑战穆斯林当中的偏见,因为穆斯林少数民族本身已经在英国社会中遭遇到不少偏见和歧视。
“他们受到警察的骚扰,被拒绝就业机会,在街头受到辱骂,而且在电视上还要经常看到国外的穆斯林遭到我们政府的肆虐。”
他说他本人就这些题目写过不少揭露和谴责的文章,但如果同性恋者因为自己能够体谅穆斯林受到压抑就不去正对现实,“那只会让他们在封闭环境中滋生的意识泛滥成灾”。
自我更新
哈里说,当今“穆斯林文化”确实充满了对同性恋的偏见和排斥。但30年前的英国文化也是如此。
“不过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在不断地自我更新。”
他主张推动这种更新。但怎样推动?他说首先就得承认问题的存在,“而不能以文化传统为借口,纵容偏见和谬误”。(文字出自bbc中文网,鸿冈 2011年3月3日)
塔切尔说,“同性恋禁区”的纸贴是原教旨主义者用来攻击同性恋等群体的,受到最直接威胁的是穆斯林人去中的同性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