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议题 看似开明实则压制
作者:李柏青/彰化市(大学生) 拜读谢丽红教授二十一日在时论广场所发表的一篇有关於青少年同性恋现象的大作後,本人心中有些许感触及想法欲一吐之。
谢教授在文中提出「情境式的同性恋」之观点,认为此一现象的同性情感并非为真正的「同性恋」,而是因环境时空所致;而令我感到疑惑的是,什麽才是所谓「真正的同性恋」?另一方面,假如「情境式同性恋」此一观点论述是成立的,那麽,有没有所谓的「情境式异性恋」呵?
其实,「谢」文中所呈现的仍是一种以异性恋正确为中心的思想。就算是近来社会对於同志议题渐有开放的态度,但是许多的教育人员、辅导系统、医疗卫生系统对於同性恋(尤其是青少年)的压制仍是无所不在。这些系统,对於同性恋似乎一改以往的拒绝姿态,而是改以一种以否定态度为前提下的暴力温情攻势,就如同「谢」文中所提到的一样,她说,老师或父母一旦知道自己的学生或小孩为同志,先不要慌张,要先「接纳」他(她)们,然後进而评估他(她)究竟为「情境式同性恋」还是「同性密友」。这观念完全暴露了对於青少年同性情欲的恐惧否定态度,傅柯也曾说过,多少年来人类的性态度并没有比较开放,我们所感觉到的不过是一种被权力系统收编後的假象罢了,此一机制是更加伪善的、暴力的而且是高明的啊。
附:同性密友产生好感 并非同性恋
谢丽红/彰化(彰化师大辅导与谘商系教授) 针对日前国内同性恋团体汇整对校园同性恋议题所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约有四%的高中男生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而有十二%高中女生认为自己也有这种倾向。这些数据很容易令人以为我们的青少年同性恋的比率是否节节升高,而引起学校老师与家长的担忧与关注。
事实上,家长与老师不必太过担心,即使是您的子女或学生对您坦承表示他有同性恋倾向或他是同性恋者,您都不必太惊慌,马上大惊小怪地急於要改变或否认孩子有这种倾向;应该以接纳、镇定的态度来协助他们进一步确认为什麽他会认为自己有同性恋倾向或是同性恋者。因为很多青少年以为或担心自己是个同性恋者,而事实上他们现在是处於「同性密友期」,对同性同侪容易产生认同感与好感,甚至比较喜欢与同性朋友交往,使青少年误以为自己是同性恋,或被同侪认定为同性恋者,而感到困扰不已,其实这不是真的同性恋。
也有一种同性恋倾向是属於「情境式的同性恋」,比如在监狱、军队、男子学校或女子学校,比较容易发生情境性的同性恋。其中大多的成因是因为缺乏异性的情境因素,让当事人没机会学习如何了解异性、如何与异性展开关系、如何与异性相处等发展任务,使其交往的对象局限在同性之间。再加上升学主义的影响,多半的老师与家长通常不鼓励青少年交男女朋友,甚至坚持反对青少年与异性交往,因此青少年与同性朋友交往比与异性朋友交往的阻力较少,导致他们的情感或亲密需求转向同性同侪身上,而误以为自己是个同性恋者。
因此,学校老师与父母在得知学生或子女具有同性恋倾向时,不要太惊慌,应该接纳与倾听青少年对自己同性恋倾向的看法、感受、认同程度与困扰,协助当事人澄清对同性与异性者的情感偏好,评估是否真的属於同性恋者,还是只是处於同性密友期或是属於情境性的同性恋,以此作为因应或协助当事人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