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住院艾滋病患者营养不良研究结果发布
最新出版的一期国际权威营养科学期刊《亚太临床营养杂志(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1;20 (4):544-550)》()发表了中国首个住院艾滋病患者营养不良现状研究,填补了在国内该领域的一项空白。该项研究由爱白、北京协和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发起并实施。(malnutrition in hospitalized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evidence from a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chengdu, china)。该研究是一项由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支持的工作。
在全球范围内,hiv感染现正越来越多的被视为一种长期慢性感染。与大多数慢性病类似,终生治疗和持续治疗中的营养问题在解决了药物问题之后,就逐渐成为一个主要的挑战。目前,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等多家权威机构均推荐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早期临床营养支持。然而,迄今为止,我国的艾滋病治疗指南和抗病毒治疗手册中,营养治疗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有关艾滋病治疗机构的营养服务能力也亟待改善。
hiv感染可对代谢和营养状况造成损害,尤其是进展到艾滋病期后,可由各种原因造成分解代谢亢进,合并摄入受损,进而出现严重蛋白-能量营养不良,导致全身性的消耗状态。有证据表明,营养不良损害免疫系统功能,合并营养不良的hiv感染者更易出现机会性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同时,营养不良可加快hiv感染的病程,促使艾滋病更早发生,并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
营养不良作为一种疾病过程,是动态发展和变化的,从不显著体重下降,到极为明显的消耗,中间可能存在相当大的中间地带。对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应早期识别、诊断营养不良,而不应等到患者体重已经迅速大幅度减少甚至出现恶病质时方才想到应该进行营养支持。
本次成都住院艾滋病患者营养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 住院艾滋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营养不良,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占到77.2%;2. 超过50%的患者存在热量-蛋白质摄入不足问题;3. 与慢性病有关的生活方式较为普遍,尤其是吸烟者众多(44.7%)。
国际上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消耗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是对艾滋病患者结局具有预测性的指标。近期体重下降超过5%的患者,其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因此,维持正常营养状况,以及逆转消耗,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以上证据和本次研究的结果,研究者呼吁,应对中国艾滋病患者尤其是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加强关注。现有各种艾滋病关怀项目应重视患者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问题。应将医学营养治疗纳入为国家和社区艾滋病治疗指南的一部分。应广泛针对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开展营养膳食指导,预防进行性体重丢失和促进营养不良患者恢复。对于住院患者,应常规开展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和评估,早期发现营养不良风险,尽早进行营养指导或临床营养支持。应促进相关专业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营养问题的认识,提高各级艾滋病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治疗机构中的营养治疗服务应当成为我国艾滋病医疗中的重要环节。
据悉,该研究团队的几家医院和机构已经在成都和北京两地针对改善住院和社区艾滋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开展了一系列新研究,并在相关证据支持下,为大量患者提供了医学营养治疗服务,取得了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