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汉街的“柜哥”和“柜姐”
2012年5月17日,武汉市楚河汉街街头惊现一座一米高的纸糊“柜子”,有人蜷缩其中,神情痛苦,旁边的志愿者举起写着“歧视,还要让多少人躲进柜子?”、“尊重多元,对恐同说不”的宣传海报,引来路人纷纷驻足围观。据了解,这原是一场在校大学生自发组织的以“国际不再恐同日”为主题的行为艺术表演。
同性恋恐惧,简称“恐同”,是指对同性恋者以及同性恋行为的恐惧和憎恨。“国际不再恐同日”源于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2001年4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把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实现了中国同性恋非病理化。
国际不再恐同日,大学生挺同志
活动参与者小吴告诉记者,本次行为艺术的主题是“柜子,因歧视而生”,其中“柜子”代表同志圈的专有名词“出柜”,意思是向公众公开自己的同性恋取向,承认自己是同性恋。目前主流媒体对同性恋人群的歧视现象仍很严重,小吴和同学们自发组织行为艺术,旨在倡导大众认识性别多元,鼓励人们了解性少数人群,消除歧视,促进社会和谐。
某高校应届生肖若若表示,她本人就读于心理学专业,曾撰写过关于同性恋人群的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因此结实了不少同志朋友,对同志议题很感兴趣。“这世上本没有柜,歧视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柜子。”肖同学呼吁异性恋人群关注性少数人群生活现状,以了解化解歧视,尊重更多选择。
志愿者呼吁,“恐同”危害真心大
志愿者刘女士更是坦言,自己就出生在一个“男同——同妻”家庭,父亲是一位同性恋者,因为时代原因被迫与异性恋母亲结婚,但二十多年的婚姻仍旧走向破裂。刘女士表示,自己参加支持同性恋的活动,正是希望社会能够正式同性恋问题及其受歧视现状,也希望社会能给不同取向人群更多宽容和空间,避免自己的家庭悲剧重演。
记者跟随志愿者采访了几位路人,发现大部分人表示自己不会歧视同性恋,并愿意与宣传海报和志愿者合影表达态度。
志愿者接受采访时说:“虽然目前同志人群在中国的境遇有所改善,但对于同性恋的歧视还是广泛存在的,很多原先的显性歧视转向为隐性歧视,仍旧对同性恋者的身心造成很大伤害。歧视本身也是对于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既不利于社会发展,也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建设真正的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位同性恋、异性恋共同挺身而出。”
解放“柜中人”,尚需每位公民共同努力
活动最后,十位志愿者一齐将“柜子”举起,合力解放“柜中人”,以表现“没有歧视,就没有柜子”的寓意。
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曾发表文章说:“我一再传播保护同性恋这个少数族群的理念,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做野蛮人,不要做充满报复心的可怜人,不要做自私冷漠的人,而要做一个文明的充满爱心的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脚步的迈进,社会思想日益开放,社会舆论日趋宽容,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们能够接受同性恋,娱乐圈更是有不少名人选择“出柜”,公民尊重少数群体,不仅体现了文明开放程度,更彰显了关注多元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以武汉地区lbgt社群为服务对象,以提高lgbt社群自我认同,反对基于性别性倾向的歧视,倡导社会平等多元化和谐发展为目的,以志愿者为主体,长期同lgbt社区中各组织及lgbt友好组织保持良好交流与合作关系,进行lbgt文化传播,平等权益倡导,心理咨询辅导等文化权益工作。所有活动均为非盈利,志愿者无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