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婚姻的幸福指南(三)
经验二:带孩子的时候,别aa制。
charlotte j. patterson是弗吉尼亚大学的一名心理学家,她一直致力于搜集家长在抚养子女的工作中所体现的平均主义的明显证据:她发现,与传统家长相比,同性恋家长在带孩子的时候配合得更好,也更熟练。patterson 和她的同事rachel farr对哥伦比亚地区11个州的100多对同性恋家长和异性恋家长进行了调研,这也是男同性恋家长第一次被纳入此类调查的对象。研究报告会发表在即将出版的一期《儿童发展》上。这篇报告的内容研究人员到受访者家中,在地上散了一些玩具,要孩子们自己选择想玩的玩具,并用相机记录下了整个家长与孩子互动的过程。patterson说“我们能看到他们在地上玩的全过程,从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同性伴侣们都会一起陪孩子们玩,但异性恋夫妻都还是老样子——妈妈们在陪孩子玩的时候,爸爸们在一边自己玩tinkertoys”。异性恋夫妻为人父母后,他们在生活中的想法都很难统一,无论是在交换意见上还是在买玩具这样的问题上 。女同性恋者在身为人母后对其他人也更加平等,更加温和了,并且比其他父母更乐在其中。男同性恋父亲在分工上比异性恋夫妻做的更好,但是他们没有女同性恋者那么热情和亲密。(patterson说为进一步完善这个研究成果,自己和同事还会做更多工作来研究男性表达热情和亲密的方式。)
总的来说,被调查的家庭,无论是同性恋家庭还是异性恋家庭,都是幸福美满,很少矛盾,并且有稳定经济来源的。所有类型的伴侣——无论是同性恋伴侣还是异性恋伴侣,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对为人父母的家庭生活很满意,但是,其中异性恋太太们的满意度较低。他们表示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多帮着打点家务。patterson 补充说:“在我们做调查的这么父母中,异性恋太太们对自家分工很不满意。”她还表示,以自己的女同性恋家庭生活经验来看,就算同性恋父母的教子之道比异性恋父母更平等,他们还是会学习异性恋父母们的老一套: 大量的家务分工还是在一方主外一方主内的模式下进行的。lee badgett是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一位经济学家,他告诉我说:“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有孩子的同性恋伴侣更像是有孩子的传统家庭里的夫妻,而不像没有孩子的同性恋伴侣。可以说同性婚姻中的父母正一边挣脱传统家庭结构的束缚,一边又在向它们看齐。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gary becker的著作《家庭经济分析》中,提到了“专业化分工”的概念。这个概念认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是最高效的持家模式,因为持家的一方为养家的一方赚更多钱提供保障。那些一直在家庭事务上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女性主义者们,却在谴责这个说法,他们担心这样如果这样的做法会把妇女牢牢套在家里。还好同性恋夫妇们的现身说法让大家都松了口气:一个在外挣钱,一个在家搞后勤的分工模式真的可以让日子过得更轻松,这其中原因,要么是依据自然法则,要么就是因为在美国“一岗难求”。家里有人上班就得有人做出相应的牺牲。马里兰大学的法学教授martha ertman曾对我说,家里总得有个人“带孩子打疫苗,陪孩子建造二战纪念碑的模型,给家里购置圣诞树,在每周五下午六点之前把面包买回家”令人欣慰的是,家长们在这些工作的分工上与性别无关。
令人惊讶的是,男同爸爸们最爱分工。利用美国人口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gary gates得出了一些结论:在有孩子的已婚异性恋家庭中,32%的家庭是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而在有孩子的男同性恋家庭中,这个比例是33%。(女同性恋者们也有分工,只是比例没那么大,或许因为她们更注重生活中的平等性,也或许因为她们的收入没有那么高——女性的收入是男性收入的81%——所以女同性恋家庭担负不起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有趣的是,尽管男同性恋伴侣和异性恋夫妻间分工的比例差距不大,男同爸爸们都和传统婚姻中的妈妈们一样,他们愿意呆在家里。
关于到底谁养家的问题也让男同性恋伴侣们很头疼,毕竟是否有工作和是否有权力相关。在2005年发表在《glbt家庭研究》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作者stephanie jill schacher写到他和他的两个同事发现,当男同性恋伴侣们准备分工的时候,他们总是纠结于到底谁该做什么。一些家庭主夫说觉得自己现在这样是损失了名誉和地位。最终,男同性恋伴侣们争吵的内容不再是谁该照顾家,而是谁可以不在家。一位受访者表示“这或许是我们俩关系中最大的问题了。”或许betty friedan说的“隐藏问题”就体现在养孩子的问题上,而且会一直存在。
经验三:不想离婚?那就别和女人结婚。
三年后,esther rothblum和她的同事们对当年在佛蒙特州登记结婚的伴侣们进行了回访,并对他们关系的进展做了新的评估。最终,调查者们发现,同性伴侣间婚姻生活的质量在很多方面都要高于异性恋伴侣(已婚的异性恋夫妻),他们之间大多磨合的很好,彼此很亲密,冲突也更少。
在有孩子的异性恋家庭中,32%的家庭是一个人养家,而在有孩子的男同性恋家庭中,这个比例是33%。男同爸爸们也是很顾家的。
这并不是说同性伴侣们就没冲突。来自华盛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们曾经对容易吵架的伴侣们进行了调查,并在2003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同性恋伴侣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公平,有时还挺有趣。这个研究项目的调查对象包括,有固定关系的男同性恋者,女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研究员们设计了一个方案,要求伴侣中的一方先故意挑事。结果显示,在同性恋伴侣中,负责挑事的一方并没有异性恋者那么咄咄逼人;而且同性恋伴侣中,被招惹的一方也没有异性恋者那么霸道,情绪紧张。找茬的同性恋伴侣们也没有抱怨或者表达自己的不满,整个过程都充满爱意,说的话也很幽默。研究者们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发现,是同性恋伴侣间更重视平等,而异性恋伴侣之间则被“男女间固有的层次和标准”折磨得比较消极。比如异性恋女性就认为自己没有男性强大,并会因此而滋生敌意。
说到家庭矛盾,同性恋伴侣区分于异性恋伴侣的显著特征即是:孩子。rothblum说,异性恋夫妻间的幸福指数往往呈现“u”形趋势:刚结婚的时候达到顶点,接着慢慢滑向低谷,之后又回升到顶点位置。导致幸福指数滑坡的原因就是生儿育女。尽管越来越多的同性恋伴侣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大多同性恋伴侣还是倾向于不要孩子。虽然针对这个差异进行的对比研究并不多,但也还是有,比如在2008年的有一期《家庭心理学》就有一篇相关的调查报告。这项研究对所有伴侣前十年的同居生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孩子的女同性恋伴侣们的“感情质量”要优于没孩子的男同性恋伴侣,和有孩子的异性恋伴侣。该杂志2010年刊登的另一份研究结果显示:在有孩子的第一年里,所有的伴侣们的“感情质量都有所下降”。同性恋家长的数量越来越多,为人父母这样的事情也使得他们比异性恋父母们更有耐心。对于charlotte patterson所提出的不同教养方式到底会不会减少抚养孩子的无聊感,仍需要等待时间的考验。
有关离婚的种种数据正在不断涌入我们的视线。2006年,在挪威和瑞典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同性恋婚姻的离婚率要高于异性恋婚姻。然而,在美国,威廉姆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却显示:异性恋婚姻的离婚率要高于同性恋婚姻。因此,从这些数据看来,现在讨论到底哪种婚姻更长久还为时过早。迄今为止的数据大多表明——女同性恋伴侣间的婚姻比男同性恋伴侣间的更容易破裂,这可能是由于女同性恋者对平均主义的执着追求。在八十年代早期,pepper chwartz就说过“女人对感情质量特别敏感”,在2006年的那次调查中也印证了这一点。这个意思是说,女人本来就爱吹毛求疵,当两个女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有双倍的挑剔。因此,对于婚姻而言,最大的威胁可能就是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