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神论在美国的一些见闻——夹谈其与同性恋的相似境遇
1997年,由两届奥斯卡影后茱迪﹒福斯特主演的科幻影片《接触》(contact)
上映,引起媒体一片热议,因为这是美国主流电影首次探讨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冲突。
福斯特扮演的天文学家在国会听证会上,面对广庭大众,坦然说出:“我是一名无
神论者。” 这也是无神论人物在美国影片里首度出柜,在当时可谓石破惊天。
曾几何时,假如你跟普通的美国人说起自己是无神论者,他们会用异样的目光
将你和撒旦崇拜者一起看待,因为绝大多数人认为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才是道德
伦理的源本,因此不信教的人没有道德原则,和恶魔无异。在早期美国的很多地方,
信奉上帝是担任公职和教师的必要条件。这些法律后来都被改写了。
1964年,美国无神论活动家madalyn murray o'hair以政教分离的宪法原则上诉
至联邦最高法院,最终打赢官司,法院判决公立学校里的集体祷告违宪,加以取缔。
这一年,《生活周刊》称madalyn murray o'hair为“全美最受憎恨的人”。
madalyn murray o'hair组建了美国无神论者协会。1995年,她在协会简报上揭
露了协会雇员的贪污行为,结果祖孙三人(包括儿子和孙女)被该雇员及其同伙绑
架后杀害。这个谋杀是个纯粹的刑事案件,和宗教无关。几年后,凶手坦白,并带
领警方去掘开埋尸之地,结果发现madalyn murray o'hair的尸体已被碎尸万段,这
番普遍被认为是极端宗教人士出于仇恨所为。但他们何以得知凶手的埋尸之地?
同性恋人群热衷同性恋名人榜,无神论者也有同样的无神论名人榜。美国历史
上也出现过著名的无神论者,比如很多人猜测美国开国之父中有多位无神论者,但
比较明确的是托马斯·杰弗逊,我本人认为他是美国所有开国之父中最伟大的一位,
也是美国宪法思想的奠基者。杰弗逊曾经将圣经里所有的神迹删掉,只留下训条,
编辑成“杰佛逊版圣经”,其实读起来就好像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事的《三字经》。
当然,那时候无神论者出柜就和同性恋者出柜一样艰难。历史上最著名的无神论作
家当属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其最著名的论述就是《为什么我不是一个基督徒》,
而他也是在三四十年代就在文章中倡导社会接纳同性恋者。美国最著名的戏剧家之
一的亚瑟·米勒六十年代在世时就是个公开的无神论者,这在当时是需要勇气的。
目前全球最活跃也最具影响力的无神论者大概是英国社会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
他于1978年发表《人性论》时,就专门叙述了“同性恋基因有理”论,在当时属相
当前卫。美国最近比较有名的无神论者是1999年和2003年间担任明尼苏达州州长的
杰西·凡楚拉(在当时所有州长中绝无仅有地支持同性婚姻),还有媒体巨头泰德
·特纳,有一次在电视现场被记者问及有关上帝的问题时,特纳当场拂袖而去,不
予理睬。演员茱迪·福斯特也承认自己不信奉上帝,同时也是目前好莱坞唯一出柜
亮明同性恋身份的一线影星。网上能够找出一大串这样的无神论名人的名单。
目前全美最大的无神论者协会当属美国人文主义者协会,前几年他们还在简报
上呼吁展开出柜活动,即向周围人表明自己的无神论者身份,增进社会对无神论人
群的了解。宗教一直试图渗透美国政府,而全美政教分离协会、people for the american
way和美国民权联盟(aclu)对此起著相当重要的制衡作用。前几年,某级政府在大
楼内摆设了摩西十诫的雕塑,假如光凭民调或举办公投,该州多数选民肯定会表示
支持,但最高法院认为它违背了政教分离的宪法原则,出动警方将雕塑强行移走。
我们经常在电影里看到在美国法庭出证前,必须手按圣经宣誓,前几年加州有位无
神论者也将此官司打至联邦最高法院,理由也是政教分离的宪法原则,但没有赢,
因为法院认为手按圣经不是在宣扬宗教,只是一个与礼仪类似的传统做法而已,但
假如异议者不愿手按圣经,也可以用其它方式宣誓,比如举起手掌。
美国政坛人物频繁提到上帝司空见惯,尤其是小布什在台时。不过这事不能全
怪共和党,卡特执政时期风行早餐祈祷会,他自己是名牧师,也是民主党人。卡特
也是第一个试图在白宫接见同性恋团体的总统,这点值得称许,但他不是一个成功
的总统,而且执政时不走运地遇上了伊朗革命。不过从卡特卸任后从事的众多活动
来看,他是个很有良知的人。美国近期总统中,我认为另外一个有良知的是克林顿,
其他的都是政客。但卡特开的坏头实在应该被批评。相比美国,西欧政治人物在公
开场合在引用圣经或上帝方面则收敛克制得多,虽然几乎都是基督徒,但他们必须
顾及到听众中也有非基督徒,据说撒切尔夫人有一次脱口而出“上帝”,结果遭到
媒体一番讥讽。说到政教分离,西欧很多国家做得更到位。
同性恋人群中无神论者的比例高于主流人群,这和成长过程中体会到的宗教冲
突有关。而一般异性恋者很少会经历类似的强烈冲突,他们长大后即使没有积极参
与教会活动,就餐前从不祈祷,周末也不去教堂礼拜,也不会因此而认为自己脱离
了教会,他们仍然会自我认同为基督徒,我更倾向于将之视为一种文化身份,就好
象我是中国人一样。
我几个月前看到过一项调查报告,说美国无神论者的比例在上升。根据维基百
科的记载,2009年的调查显示为15%,其中新英格兰地区的比例最高,这也是目前所
有各州都承认同性伴侣关系的地区,哈佛、耶鲁和麻省理工等名校都在这里,而比
例最高为佛蒙特州,达34%。值得一提的是,佛蒙特也是美国第一个废除奴隶制、第
一个给予妇女投票权和第一个给予同性伴侣平等权益的州。201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
无神论者和不可知论者对基督教的了解程度反而高于基督徒人群,我猜测其中那是
因为他们中不少人大概思考过宗教,有过探索,无意间给自己做了知识的积累。还
有,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中,无神论者的比例也越高;就专业而言,生物学人士中
的无神论者比例最高,这个不奇怪,因为很多教会反对进化论,原教旨的基督教会
甚至认为地球只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人类曾经与恐龙同世;白人和亚洲人中的无神
论者比例高于黑人和拉美裔人;无神论者在政治倾向上更赞同民主党,但我觉得远
未构成太大影响。
克林顿当总统时曾经在公开讲话中提道:“美国人既有信仰宗教的权利,也有
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以此可以被理解为对无神论者的包容。
奥巴马在竞选总统时,媒体曾经在民调中提出以下问题:你赞成黑人当总统吗?
你赞成犹太人当总统吗?你赞成摩门教徒当总统吗?你赞成穆斯林当总统吗?你赞
成同性恋者当总统吗?你赞成无神论者当总统吗?因为这几个族群都是曾经或仍然
受到主流社会排挤和歧视的人群。
2008年,奥巴玛在就职演说中谈到族群团结时,特地将“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
以及“信仰宗教者和无神论者”相提并论,说明大家都是平等的美国人。媒体间有
人(比如bill maher)认定奥巴马就是个无神论者(部分保守人士则咬定他是穆斯
林),为了选举考量才自称基督徒。我读过奥巴马的自传《父亲的希望》,是他当
选伊利诺斯州参议员时写的。书写得很好,但里面有关他基督教信仰的那段确实写
得不具说服力:他感受到的是教会的力量,而不是自己受到信仰的感召。我不是奥
巴马的粉丝,而他时常也把“上帝”一词挂嘴边,但与小布什相比,已经不知好了
多少倍。(有一次记者询问小布什为何发动伊拉克战争,他居然回答说:“因为我
听到了一个声音。”暗示他在遵循上帝的旨意。我的妈哟!)
在美国,目前无神论者的境遇和同性恋人群有相似之处。假如你在大城市或者
公司上班,表明无神论者身份不会有什么问题。假如在学术机构,更不用担心,里
面无神论者一大堆。不管美国人一般也不过问他人的宗教信仰,熟悉的朋友得知你
是无神论者,一般也很淡定,就好像此时得知你是同性恋一样。圣诞节期间你不在
房屋外面挂节日彩灯,别人可能觉得你寒酸,但不一定认为你不信上帝。但假如在
宗教气氛比较浓厚的圣经地带,是否出柜可能需要斟酌一下。遇到宗教极端分子,
那么你的房屋喷漆乱涂的可能性也是有的,这个遭遇和同性恋者是一样的。
在留美中国人员里,无神论者还是多数,所以相安无事,而同性恋就可能会引
来一些闲话。遇到的美国朋友经常是基督徒,但试图传教的只碰到过一位,那是多
年前一位美国同班同学给我一本袖珍版《新约》,并说自己属于耶和华的见证人教
会。倒是来美后加入教会的中国人在这方面热情高一些。刘烨与梅丽尔·斯特丽普
合演的影片《暗物质》中,就有教会举办免费晚餐会来吸引中国留学生的场景,片
中还有一对加入教会后走火入魔的中国留学生夫妇,我想导演陈士争肯定在这方面
深有体会。有一次,我有一位中国朋友帮他的上司(北大毕业)整理办公室时,上
司顺便从抽屉里抖出一本《新约》,给我朋友说:“你拿去看看吧。”要是碰到一
位对宗教抱有强烈反感的下属,或者平时就已经看不惯这位上司,那么这番行为可
能被告到人事部门,理由是上司企图传教,假如下属不想加入,是否会在工作中遇
到麻烦或被报复?其实就类似于遭遇胁迫或性骚扰。当然,我的朋友不会这么做,
那位中国上司确实是个非常好非常善良的人,虽有宗教方面的差异,但不会造成任
何裂痕。
美国无神论者对影视作品中无神论人物的关注,就像同性恋人群关注同性恋角
色一样热心,但后者要有福气的多。《接触》仍然是最著名的以无神论者为主角的
作品,但《欲望都市》也受到了关注。女主角凯丽的男朋友“大先生”就是个无神
论者。有一集里,凯丽发现大先生经常陪母亲上教堂,于是好奇地跟踪而去,大先
生对凯丽坦言:“我其实是个无神论者,但别告诉我母亲,不然她会伤心的。”
《欲望都市》的四位佳人其实都可以被视为无神论者,除了夏洛特最后为婚姻才皈
依犹太教。律师慕兰达公开承认自己是个不可知论者(见下),她的婚礼选择在一
个平民花园里举办,而非教堂。在电影版里,凯丽和大先生最后选择去市政厅领结
婚证,然后在公共图书馆举办婚礼,而非教堂,这其实就点明了两人都不信仰宗教。
hbo频道上政治访谈节目的主持人bill maher几乎在每期节目里都要阐明自己是个无
神论者,对宗教极尽讽刺调侃,并找尽一切机会支持同性恋平等权益,使该节目不
仅受到自由派人士的热烈欢迎,也拥有众多同志粉丝。由于bill maher专挑保守的
基督教派的刺,所以自由派基督徒听著也觉得很消受畅快。
美国法律禁止宗教歧视,即不得歧视信教者,也不得歧视无神论者,所以从法
律上来讲,无神论者已经享有完全平等的权益,这似乎就在某种程度上压制了有关
权利的讨论(如同华人的境遇一般),反而降低了其社会能见度,这个和同性恋人
群的遭遇有著显著不同。《欲望都市》里的主角虽然为无神论者,但剧中几乎没有
涉及到宗教的讨论,也无关无神论议题。hbo频道前几年推出的家庭喜剧《幸运的路
易》则公开描述一对无神论蓝领夫妇,其中有一集里写他们实在躲不了邻居的盛情
邀请,勉为其难地来到教堂参加礼拜。听著牧师在上面布道,这对夫妇在长凳上难
受得如坐针毡。还有一集,夫妇俩试图向女儿说明,世上并不存在圣诞老人,结果
年幼的女儿伤心到要哭,很好玩。
还有一部影片叫《即兴曲》(impromptu,又译为《春天奏鸣曲》),剧中人物
包括作家乔治桑、作曲家肖邦和李斯特,还有画家德拉克洛瓦,等等,影片拍成了
喜剧闹剧,很诙谐有趣。里面有一段关于启蒙主义的泛神论(pantheism)的讨论,
伏尔泰为其最代表人物。我将之理解为世间万物林林总总不管好坏优劣,皆是神的
创造,也是神的一部分,所以善是神的一部分,恶同样也是。在剧中,英国一姐艾
玛·汤普森饰演一名附庸风雅浅薄至极的公爵夫人,她在晚宴上问道:“听说你们
艺术家们都不相信上帝,是真的吗?” 德拉克洛瓦机敏地答道:“上帝无处不在,
不值得去否认。”其实他这里已经将基督教的上帝偷换成泛神论的上帝即神。在我
看来,泛神论看似有神论,其实和无神论同出一脉。
还有,无神论和不可知论总是相提并论。不可知论的表达看似更严谨,我认为
其实只是无神论的委婉用语,以下是我所理解的两者的区别:
无神论:天上不会掉下馅饼。
不可知论:我没有看到天生掉下过馅饼,也没有证据表明天上会掉下馅饼,但也没
有证据表明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因此我不能排除天上会掉下馅饼的可能性,即使这
种可能性小于千亿分之一。
注:不可知论(agnosticism)也被译为怀疑论。从狭义上来分,无宗教信仰者应应
该严格分为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和其他非信仰宗教者;广义上来讲,三者都可被
泛成为无神论者,奥巴马所言的“宗教信仰者和无神论者”即是如此。本文所指的
无神论也是从广义上来说,
(原载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