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白网-最新皇冠会员网址

大众文化与同志名人

  是否同性恋者更容易在文艺界取得成功?文艺界对同性恋的包容度历来大大高过
其它行业,这在各国都是如此。同性恋者是否由於心脑细腻敏感因而更容易进入文
艺领域并取得成就,我个人虽然感觉如此,但说不清楚,本文只是试图从大众文化
的角度去简单探究一下为何文艺界看似更容易有同性恋名人。

  比较一下作家和其它行业人士。大家都能够读小说,但并不一定人人人能够读
懂数学或生物学专著,因此作家注定比数学家或生物学家更可能具有知名度。再者,
文艺作品容易使人感同身受,读者在阅读之余,往往有兴趣去了解作家的生平和情
感世界,但学术著作旨在探求客观的世界,几乎不会激发阅读者的个人情感。

  还有,文艺创作者可以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比如米开朗基罗画作中的女
性往往显示出与男性一般的强健体魄;在奥斯卡·王尔德生活的时代和田纳西·威
廉斯的创作初期,同性恋议题尚属禁忌,他们的作品中看似一片男欢女爱,但作家
对男色的注重远远高于女色,借此曲折地反映内心的同性恋欲望;现代作家则少了
这些禁忌,如创作《天涯家园》和《时时刻刻》的麦克尔·卡宁汉既是成功的主流
作家,也是公开的男同。

  作家可以通过作品或直接或曲意地表达同性恋情,但其它领域的创作者则没有
这份幸运。试想一下:牛顿如何在万有引力定律里夹带私情?凯恩斯如何在经济学
理论中体现自己的性倾向?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任务。非文艺界人士的成就难以和性
倾向挂钩,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他们都是异性恋,毕竟性倾向不像性别、种族或
年龄那样,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来。

  看一下同志名人榜,现代名人不少,早期的则少得多,比如二十世纪后半叶的
著名同志作家比前半叶要多得多,作曲家也是如此。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
同性恋在先前受到压制而不为人知。由于不为人知,我们就想当然地视他们为异性
恋。

  有意思的是,早期的一些同志名人因为同性恋情东窗事发,即闹出“丑闻”后,
性倾向才受到披露,几百年前的达芬奇和弗朗西斯·培根如此,近代的柴可夫斯基
如此,现代的电脑之父阿兰·图林也是如此。但那些没有东窗事发从而使其性倾向
无以受到披露的早期名人呢?


除英语名著《散文集》外,弗朗西斯·培根还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但培根
的最大贡献是提出通过实证──即实验或数据,而非教条──来确立理论,此举力
图把科学和哲学从中世纪的宗教和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他也因此被
称为“现代科学之父”。培根曾一度是伊丽莎白女王一世身边的重臣,他对男色的
垂涎是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笑谈。

二十世纪的哲学巨匠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同性恋,曾暗恋自己的男学生。

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是一名双性恋者,他主张以政府主导的刺激政策使经济走出
萧条,成为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拯救了资本主义。

电脑之父阿兰·图林因同性恋情被发现后,面临监禁,他因此服毒自杀。

约翰·纳什以博弈论领域的卓越成就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也是奥斯卡最佳影片
《美丽心灵》中的主要人物。虽然影片回避了纳什的同性恋情,但他早年因光顾同
性恋渔场而曾遭警方拘留而留下记录。

1961年,雷切尔·卡森发表《寂静的春天》一书,揭露农药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
此举揭开了全球环境保护主义运动的序幕。她与同性恋人通信时,信件分好几层,
两人约定把最私密的那部分在阅读后立即烧毁。

(原载新浪博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