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与权利观念的与时俱进
198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鲍尔斯对哈德维克”一案中,以5票反对、4票
赞成的结果,维持了乔治亚州的反鸡奸法,即承认各州有权决定将同性恋判为非法。
2003年,联邦最高法院以6票赞成、3票反对的投票结果,推翻了十七年前的判决。
对於同一法律,为什么美国最高法院竟然能够如此“出尔反尔”?这里我们需
要看到的是,法官对於宪法的认识,其实反映出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宪法权利在原则上只是局限於历史上已经受到承认的某些具体权利,而另一种观点
认为,这些权利在历史上受到承认具有充分的理由,而这些理由也可以推尔广之到
其它权利,尽管这些权利在法律确立时尚未在被考虑之列。
以同性婚姻为例,异性婚姻受到法律承认的理由──比如夫妻之间的相互负责
和抚养孩子等方面──是否对同性伴侣也同样适用?有人会说,历史上受到承认的
婚姻只限於一男一女之间的结合,同性婚姻是对这种历史传统的破坏,而借宪法中
的“平等保护”条款来争取同性婚姻合法化,其实是在钻宪法语词中的“漏洞”,
因为美国的开国之父们在最初制定法律时,并不会考虑到同性婚姻,而通过修改宪
法来禁止同性婚姻,就在於堵住这个“漏洞”。
确实,当初华盛顿和杰弗逊等美国开国之父们制定宪法时,世界上还未曾出现
“同性恋”一词,但这些开国之父们也认识到,社会观念受到所处时代的限制,时
代的变迁必然导致观念的变化。托马斯·杰弗逊在世时,并没有在政治的层面上参
与到废奴运动中来,只是将家里的一些黑奴恢复自由身,但美国宪法中有关人人生
而平等的条款,却要归功于杰弗逊。后来黑人的平等权益在美国受到了法律的保障,
包括最高法院的一些判决。
杰弗逊的纪念碑上刻有这样一番话:“法律和制度必须与人类心灵的进步携手共
进。随著习俗和观念的变化,心灵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开窍,而此时制度也必须与
时俱进。强求文明社会坚守祖先时代的法律,无异与要求成人继续穿年幼时合身的
衣服。”(完)
1995年,同性伴侣伊斯梅尔·默歉德(制片)与詹姆斯·艾佛瑞(导演)推出影片
《托马斯·杰佛逊在巴黎》,讲述了杰弗逊与黑奴萨莉·海敏斯的情爱关系。此片
受到媒体和评论界的质疑。一些年后,海敏斯的后代接受基因检测,结果证明他们
确实也是杰弗逊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