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花园:一个同性恋居住区的历史传奇
美国首都华盛顿市内最热闹的商业居民区有两个,一个是乔治敦,另一个是杜
邦花园。杜邦花园是市内众所周知的同性恋居住区,其东西和南北各跨六七条大街。
这一带何以成为同性恋居住区?让我们道一下背后的历史。
二十世纪初,该街区所在地已经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商业区。车流最繁忙
的多叉路口有一个环形街心公园,名为“杜邦花园”,附近的街区因此而得名。
1968年4月,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被刺,引发了波及全美一百多个城市
的种族大骚扰,首都华盛顿特区所受的破坏最为严重。骚乱总共持续了五天,最后
军队进入才将之平息。杜邦花园区紧挨着骚扰中心,很多房屋被毁,街貌受损严重。
暴力冲击令很多商家和居民心有余悸,不少人搬往郊区,一时街景凋落,房价
大跌。而1968年6月在纽约发生的石墙暴动标志着美国同性恋运动的兴起,各地同志
社区迅速壮大,并开始走向公开。杜邦花园区的廉价租金吸引了一些同性恋业主进
入,同性恋酒吧和商家在此相继开张,吸引了第一批同性恋居民迁入。
大批同性恋者的迁入使很多异性恋居民倍感恐慌,於是纷纷搬离,同性恋者则
“乘虚而入”,进一步壮大声色。到了八十年代,杜邦花园和洛杉矶的西好莱坞、
纽约的切尔西、芝加哥的男孩镇以及旧金山的卡斯特罗街齐名,成为全美国著名的
同性恋居住区之一。
由於房租便宜,起初搬入杜邦花园区的同性恋者多是低收入者和蓝领工员,还
有一些年轻的艺术家。随着同性恋居住区初具成形,众多中高收入的同志也接踵而
至,其强劲的消费实力带动了街区的复兴。九十年代初,地铁修通至杜邦花园,华
盛顿周围的同性恋者更加频繁地前来光顾,街区更显热闹。在横跨花园区的康涅迪
格大道上,各类民俗餐馆一应俱全,书店、唱片店、礼品店、时装店和画廊麟次栉
比,与花园相隔一条街的艺术影院经常设有同性恋影片专场,街区内的小剧场也会
吸引大批艺术爱好者前来。除了店商普遍友同之外,很多店铺本身就是由圈内人士
经营。
乍一听,同性恋居住区宛如一个巨大的露天渔场,一旦置身其中,随时会有美
好的邂逅,但这也只是一番幻想。同性恋者居住或光顾杜邦花园区,旨在享受一番
无须掩饰真实自我的自由环境。在这里,同志在街上可以自由地拥抱接吻欧肩搭背
而不会招致旁人的敌视。餐馆的顾客中有很多同志,大家坦然地约会或相谈也不必
担心他人会投来异样的目光。风和日丽的白天,街心花园的草坪上会有很多伴侣席
地而躺,其中不乏耳鬓厮磨的同性伴侣。即使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咖啡馆里,看着店
里和窗外经过的三两之人,没有邂逅,没有艳遇,彼此之间至多只是一个轻轻的点
头、一句简单的问候后就擦身而过,但这番心领神会,这份自在,这份舒心,在别
处是难以寻觅的。
杜邦花园里的居民楼虽然古旧,但这里已经成为华盛顿市内治安状况最好、街
貌最干净整洁、餐饮与社交场所最集中的时尚街区之一,令很多年轻人──尤其是
白领青年──趋之若鹜,成为他们消遣会友的常选之地。时过境迁,主流人群对同
性恋者也从不解与恐惧过渡到理解与接纳,良好的环境开始重新吸引异性恋居民迁
入,使这里成为两个人群和谐相处的榜样街区,也使之成为首都地价和房价最昂贵
的区域之一,这又令很多中低收入的同性恋者望而却步。不仅华盛顿如此,美国其
它城市的同性恋居住区也是相同情形。
目前美国最大的同性恋政治游说组织“人权运动”的总部就座落在杜邦花园区
的边缘,区内的一神教堂也完全接纳同性婚姻,华盛顿每年的同性恋自豪游行就以
那里为起始点。不过最惹人关注的当数万圣节前举办的“高跟鞋赛跑”:一群易装
爱好者身着女装,脚蹬高跟鞋,争奇斗艳。赛跑距离不过几十米,但前来助兴的围
观者却是层层叠叠,这天也是附近餐馆和店家在全年生意最兴隆之日。2010年,华
盛顿特区开始承认同性婚姻,在市长签署法令的当晚,花园里洋溢着一片前所未有
的欢腾气氛。
受杜邦花园区复兴经验的启示,华盛顿开始改造离国会山庄不远的一个曾经繁
华但已衰敝几十年的街区。一些年前,政府买下了大量原先废弃多年的破旧房屋,
修缮后再投放市场。他们一直在同性恋媒体热炒这片房地产,并为商家提供优惠政
策,希望通过吸引同志人群的迁入来提振街区风貌。此政策效果如何,还有待日后
观察。
(此文转载自北京同心园读书会创刊号)
杜邦花园区内的居民楼多为联体别墅,价格不菲。
康涅迪格大道是杜邦花园区里的商业一条街。
每周日早上9点至11点的农贸市场,吸引市内大量居民和餐饮业者前来。该市场上展销的产品质量出色,曾受到《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