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的书:《一个自由派的觉悟》
《一个自由派的觉悟》于2007年10月1日推出,刚好在美国总统大选投票前几个
星期,显然是为大选造势。对於这类书籍,我一般抱有戒心。虽然作者保罗·克鲁
格曼于次年得了诺贝尔奖经济学奖,而且书评提到他书中举出的数据很过硬,都有
出处,但我也曾经是经济学专业,深知不同党派可以从不同的意识形态出发,对同
一现象的研究运用不同的数据;即使对同一数据的分析结果,也可以做出截然不同
的解读,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注)。
果不其然,《一个自由派的觉悟》读来犹如民主党的经济政策白皮书,尤其是
后半部分,简直是政策宣讲。假如有人说这本书的作者是奥巴马,我也不会觉得惊
奇。但由於该书是顺着历史的轨迹,讲述美国政府在过去一百年内如何对待贫富差
异,而普及性教科书对此较少有涉及,因此对於了解美国历史,此书还是有相当助
益。
读完《一个自由派的觉悟》,我觉得以下内容值得分享:
1)美国的工业化从内战结束后开始,到二十世纪初已经进入后期,但城市化的进
程依然继续。城市化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而且产生了很多新的职业,但此时贫富
差距扩大,即使在普遍崇尚个人奋斗的美国社会,社会和阶级矛盾也日趋激烈。西
奥多·罗斯福总统在“进步之年”中试图缩小贫富差距,成效有限,但已播下种子。
真正将此理念付诸于实践的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而美国社会此时经历了一场史无
前例的经济大萧条,很多中产阶级家庭处於捉矜见肘的困顿境地,急需政府伸出援
手,他们成为支持新政的重要力量。
书中用开始的三分之一篇幅来写以上情况,读来感觉犹如中国的现状。从跟网
友的交流得知,此书尚未有中译本。以史为鉴,这部分很值得译成中文。
2)二战后结束后,美国工业迅猛发展。此时的工厂一般位於城内,很多黑人从南
方迁移到北方,寻找工作机会。随着城市拥挤程度的增加,工厂生产成本提高,此
时私家车开始普及,於是很多工厂搬往运营成本较低的郊区。黑人由於收入低,多
数人买不起车,因此只能滞留在城内,构成了失业大军。六十年代,在民权运动走
向高潮时,他们成为各城市参与种族骚扰的主力军;
3)最早的民主党是代表南方奴隶主势力,但由於南方工业化程度低,经济一直落
后于北方,因此倾向于支持缩小贫富差距──这是民主党在经济平等方面持支持态
度的起源,也构成现今民主党纲领的重要原则。六十年代开始,民主党开始接纳种
族平等的观念,於是一些人士脱离了民主党,加入了共和党,比如里根和杰西·赫
尔姆斯;
4)战争发动初期,民众总是能够表现出较高的支持率。小布什总统以伊拉克有大
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于2003年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在此后不久,共和党开始推
出劳保金私有化的提议,希望借风使舵,但此举高估了选民的心理接受程度,因而
受挫。
需要指出的是,此书写在金融危机之前。我刚刚搞到他于2008年12月1日推出的
《萧条经济的回归与2008年危机》,作者肯定会对华尔街大加鞭挞,这是他的个人
意识形态决定的,但我很想得知他对於房地美与房利美的看法。
另外,需要赞一下克鲁格的文风。虽然他的党派倾向在所有的文字里都一览无
遗,但他的笔调冷静,文字清澈,全书也没有出现激情的谴责或煽情的谩骂之词─
─这是社会评论与政策讨论所应秉持的理性态度。中文学者在这方面可以获得一些
借鉴。
注:对於同一经济数据的不同解读,可以举个中国例子。现在有钱的人都想移民国
外,做个调查,估计这个会有相应的数据支持。反对现体制的人会说:社会状况越
来越恶化,人心越来越思动。体制的支持者则可以说:人们的收入普遍提高,有越
来越多的人有能力移民,国界也变得越来越开放,因此人心思动──这正是社会发
展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