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白网-最新皇冠会员网址

[专题]:扩大了的本能·解释理论·同性恋的本质

最初的性是作为人的一种本能而存在,或者说是作为一个过程而
存在的本能。进入社会以后,社会化了的性作为一种文化而存在;在
以后的文明社会中,文化了的性成了一种工具、武器或政治。

                    ──选自《导论》

◇ 扩大了的本能

  什么是本能?曰:人和动物不学就会与生俱来的性能。例如猪一
生下来就会走路,婴儿一出世就会吃奶,鸟会筑巢等,都是本能的表
现。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本能,叫做扩大了的本能。

  本能,本是个应该淘汰的词儿,但在谈到需要、性、无意识和满
足的时候,我们总是想到它,因为它早已为我们熟悉和接受。而且,
在谈到本能的时候,我们总是想到生物性和自然性,或者意志和动机。
正如霭理士所说:“几是讲到本能,我们联想所及,与其想到一些情
绪的系统,无宁想到上些意志的系统。”(《性心理学》,霭理士,
p148)当然,有的学者更喜欢用“欲”来代替本能,或者干脆将
其否定。马斯洛说:“在人身上,只残存着非常微弱的本能,根本没
有什么要以被称为动物意义上的纯粹本能。这些残存下来的本能和似
本能倾向极其微弱,文化和教育在以轻易而举地将其挫败。”

  我以为,本能是需要扩大和界定的。需要扩大,因为它有仅包含
吃、睡、性等生存性的动物性本能;当它作为人的本能的时候,还包
括意志、意识和情绪等,特别是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文化了的本能似
乎还包括一些在文化过程中丧失的精神和价值。需要界定,我们不是
把它压缩到动物性,更不是把它拓伸到无所不包。鉴于此,我们不妨
把扩大了的本能分为三类:一曰自然本能,如饥饿,口渴,哭泣,疼
痛等;二曰社会本能,如成功,自尊,悲愤,报复等(近来有研究表
明一些动物也有报复心理,例如动物园的动物对驯兽员的虐待行为的
报复,但实际上是一种野性的表现,至于蜜蜂之类对人的攻击,则是
一种应激反应);三曰性本能。而且,这三者中,至始至终都贯穿着
意识、理智和价值这三个激励。补充说明一点的是,这里的意识包括
无意识、潜意识和有意识,而不仅仅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里
扩大了的本能只是社会本能的扩大,是因为它与性本能有很大的联系,
而且有很多人性的因素。我们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性和性文化就可以
窥视它的整个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程度。

  性本能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性、性欲和性满足,而是是“一种工
具、武器或政治”。而且,因为是人,所以性本能还受到理智的调节,
而不仅仅限于意识和需要,或者说生存状况。再者,曰:“人有趋利
避害的本能。”动物也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但动物的趋利避害是一种
应激和保护,而人,则演生出一种“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和“优于
他人”的社会本能。所以说,社会本能是对自然本能倾注价值的演生
结果。“由于失去了控制动物行为的绝大多数本能特性,人与绝大多
数动物相比,显得更软弱,更不具备生存竞争能力。但是,人开拓了
一种思维、想象和自我意识的能力,为了去改造自然和自身提供了基
础。”(《金西报告》,金西,p199)就象负反馈放大器一样,
负反馈放大器帮降低增益的代价来换取性能参数的稳定,人类以牺牲
自然本能的代价实现了社会本能,(一个社会是否应该以牺牲长远发
展的代价来换取暂时的稳定?稳定压倒一切?)人成了人类的杰作。
扩大了的本能,也成了人类的杰作。

◇ 解释理论

  如果我们接受了扩大了的本能的定义,在完成本能或者说本能付
诸实践时,需要提到解释理论。弗洛伊德对欲的解释很完美,但他把
一切贪欲都归纳为性本能(如精神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儿童时的性遭
遇);霭理士对本能作了很多力的研究,他把性本能比作一种力,而
且用发酵来做比,以为这种力似乎到了一种不可遏制的地步(他认为
性荷尔蒙对人类行为有支配甚至决定作用);金西则更喜欢用“释放”
来解释性本能,而且划分了多种释放的途径,对同性恋和性变态做了
迄今为止最为宽容的阐释;福柯和比奇则着手研究了性本能的动物性,
得出了很中肯的结论(如对哺乳动物的同性性行为研究表明同性性行
为是哺乳动物多种性模式中一种普遍的性行为模式)。解释理论无非
是对他们的理论的承袭。即本能的完成和实现是一个解释的过程。价
值在过程中实现。解释即释放、破碎。释放是本能的要求,破碎是理
智的结果。释欲是积欲的要求,本能的要求就象一张拉满的弓。如果
对本能只坚持释放,无疑会导致本能的膨胀。所谓利欲熏心、利令智
昏便是一种表现(不知道那些巨贪大蠹是不是这样形成的,那是一种
“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的本能的膨胀,因为贪污的目的不再是改善
生活,而是资本的原始积累,一个人要过上轻车肥马的生活显然不需
要成亿的钱)。特别地,在性本能的实现过程中,解释理论就很有说
服力,即“释放性本能”和“破碎性本能”。因为是人,所以除了
“释放”这种生物性方式之外,还有“使其支离破碎”的社会性。一
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对雄狗的实验。一个已交配多次的雄狗,在雌狗的
情欲引诱之下,即使体力不支也会勉强交配。人类也有这种动物性,
不过人是有理智的动物。如果他已经释放或者体力不支,他会用“这
样会伤害身体”来破碎这种本能(很多雄性的动物在交配完毕后即刻
死亡,如螳螂、三文鱼、澳洲小褐鼠等,当然也有西门庆之类的人,
靠伟哥之类的春药来提性)。

  即使是在正常情况下,破碎本能也普遍存在,这就是释放的选择
性,如“不食嗟来之食”,“脏水不能喝”等。所以说,“使本能支
离破碎”并没有达到本能释放的目的,但却足以解释了本能。例如,
性冷淡即是性本能破碎的结果,而并不是他或她没有性本能(至于他
或她是因何种遭遇而破碎,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如果条件充足,
当这种本能重新完好时,他或她会用释放这一途径(例如一个离异多
年的女人突然又结了婚)。在本能的释放与破碎中,释放是优先的,
破碎是滞后的;释放是一个搬运工一到目的地就放下背包的感觉,破
碎则是一个搬运工没有到达目的地就放下背包的感觉。

  解释理论似乎还可以揭示同性恋的本质(指绝对的同性恋,也就
是金西人类性关系连续体理论中的第六级,也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对象,
不包括双性恋)。当他的性对象是异性时,由于恶心、憎恶、痛苦或
不适使其本能破碎(并不是他性无能),而且在以后愈是加强了这种
倾向;而当他的性对象是同性时,他就能很好地释放,由于释放的优
先权,他便更是加强了对同性的偏爱。然而破碎的力量又是强大的,
所以异性恋爱的惨痛失败和受挫容易导致同性恋(这种情况较适合解
释一些结婚或是离异的女同性恋形成的原因,但男同性恋的受挫却并
不会导致他喜欢女人,这也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同样,对同性恋
采用厌恶疗法,对一些不太稳定的同性恋者也很有效(我见过很多所
谓的精神分析学家这样对待同性恋者,并且列举了数字证明其有效,
也见过一个记者写自己对经过这种疗法之后的彻底转化,但据我个人
的分析而言,这种疗法无异于虐待,有些表观的“效果”是值得怀疑
的)。

◇ 同性恋的本质

  在讨论同性恋的本质之前,我们很有必要来重点谈谈什么是同性
恋。我常说,我们的性文化是被符号搅乱了的性文化,在同性恋亚文
化上,更是如此。我们可以摘录许多关于同性恋的说法,例如“同性
恋就是一个男人跟另一个男人发生性关系”、“同性恋就是肛交或口
交”、“同性恋就是一个男子对另一个男子的倾慕”、“他跟那个人
搞了一次同性恋”等等,不一而足。要确切说明什么是同性恋,我们
首先约定两个词:同性性行为和同性性心理。同性性行为即同性之间
发生的性高潮行为,包括各种方式获得的高潮行为,即以性高潮为目
的的同性活动。金西在《金西报告》中指出,同性性行为“有仅是人
类性活动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哺乳动物界中很普遍的行为
模式”。福柯和比奇的研究也证实了哺乳界同性性行为的普遍性。最
近科学家对昆虫的实验也证实了同性性行为的无处不在(在果蝇的两
个对比组中由于雌雄数目的巨大差异而导致雄果蝇的集体同性性行为
产生)。同性性心理,即对同性有倾慕、热爱和思念,并且这种倾慕、
热爱和思念伴有性意识,例如对父亲的亲情思念,对男明星的倾慕等。

  我以为,构成同性恋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最基本的因素:一、具有
同性性行为,包括现实或想象的同性性行为(精神分析学家霍妮──
新弗洛伊德代表人物,揭示出人的大脑分不清现实行为和想象行为的
区别)。二、具有同性性心里。只有当他同时具备这两个因素之后,
我们才可以开始称之为“同性恋”。而且,这两个因素只须同时具备,
并不要求发生在同一个对象身上。这是由于性行为与性心理的相对独
立性所决定的。例如“一个男人跟另一个男人发生性关系”就只含同
性性行为,“一个男子对另一个男子的倾慕”或许含有同性性心理。
如果说“两个男人或者两个女人之间的恋情”,则是同性恋。然而,
是不是他同时具备这两个基本条件之后,我们就可以称他为“同性恋
者”了呢?回答是:他有“同性恋行为”,我们可以暂时称他为“同
性恋者”,或者称他为“同性恋倾向者”,但他不一定是“真正的同
性恋者”,因此,他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因为,从一个人的性发育
发展史来看,“同时具备”这种情况是“时有发生”的;如果就其中
一个方面而言,则是“经常发生”的(见《金西报告》)。我们从儿
时的性游戏中可以找到“同性性行为”这个因素,从我们性发展过程
的性体验中可以找到“同性性心理”这个因素,事实上人的性启蒙基
本上都是从同性开始的。所以,“真正的同性恋者”还必须具备下列
两个因素的其中之一:一、性指向是同性。即面对同性性交对象和异
性性交对象时,自觉选择同性性交对象。二、同性恋的自我认定。即
自己确认为自己是同性恋者。我们在考察同性性指向时,可以碰到这
样的例子:某同性恋者已有二年同性恋史,现已结婚,夫妻和睦,并
有子女。但他的性指向是同性的,因为即使他与妻子性交的时候,他
身下的妻子也是他想象中的那个“他”。他结婚的目的,主要是迫于
父母和舆论的压力,其次他还以此来掩饰他的性指向,或者他是真想
要一个子女,但不能因此说他就想要一个妻子。这种做法为许多真正
的同性恋者所采用;当然,有些绝对捍卫同性恋权利的激进分子摒弃
了这种做法。真正的同性恋者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经过治疗来改变其性
指向的,即使他与异性性交,用他的话说,就是“精神分析学家教我
学会了用阴道手淫”。另一方面,人是自我认定的动物。同性恋的自
我认定是一个同性恋倾向者转变成一个真正的同性恋者的标志之一。
同性恋身份的确立,不是由社会认定和他人认定来决定的,不象其他
身份,社会认定和他人认定起决定作用。它是由同性恋者的自我认定
来决定的。但社会认定和他人认定,又容易导致同性恋倾向者的自我
认定,结果他成为真正的同性恋者。而社会对同性恋者的自我认定,
是尤其巨服的。一个自我标榜的同性恋者(或许他只是个大男子主义
的同性恋倾向者)在自我认定之后,社会和他人很快就能给予认同
(原因可能是他们觉得自身处于主流文化,很高兴见到他人处于一种
不利的亚文化,也就是“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和“优于他人”的本
能在作怪,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同性恋是变态的,如果你自己要说自己
是同性恋,对他们来说你就是说你自己变态,那他自己就是常态,产
生一种优越感,哪一天同性恋这个词象大学教授一样有地位了,我想
社会认同和他人认同就不会这么容易,譬如在古希腊伯拉图时代对同
性恋的社会认同和他人认同就不是件易事)。

  然而,一个只有同性恋倾向的同性恋者一旦被社会认定之后,他
的自我认定是有一个过程的。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同性恋的一个成
因:正值青春发育期的高中生王某,偶与同伴相互手淫被曝光,结果
全校师生都知道他“搞同性恋”(这是常常听到的说法,作为一个同
性恋者,我最反对的就是这种说法,同性恋怎么“搞”,那一男一女
不是“搞异性恋”了?),导致同性逐渐与他疏远,异性朋友也觉得
他怪,一旦他接触到同性恋者,他很快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事实上,
金西揭示人类的性关系是一个连续体,绝大多数青春期与同性有过相
互手淫之类同性性行为的青少年,青春期后都成为绝对的异性恋。因
外也有研究资料表明,有的人是在与真正的同性恋者交往之后才开始
固定自己的同性性倾向的,有的甚至是在报刊杂志上阅读到有关同性
恋的文章之后并极力靠拢才形成的(当然他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具有同
性性倾向的人,例如为什么有的人在年轻人创业初期都较廉洁,到后
来却成了贪得无厌的腐败分子,因为他本来就有贪赃的欲望,只是时
机未成熟,一旦时机成熟,如手握大权,一言九鼎等,则原形毕露)。
这充分说明了社会认定对同性恋形成的作用(意思是说如果没有社会
认定,他连自己是同性恋者都不知道,因为传统的压力使他还没有考
虑到这一层次)。

  关于同性恋的成因复杂,先天有基因说,遗传说;后天有境遇说,
文化说,环境说,都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那么,这什么只需具备其
中之一呢?注意,这两个因素的其中之一,是在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之
后的其中之一,是在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之后才需满足的。一般说来,
对于同性恋倾向者,一旦性指向是同性,就很容易自我认定;一旦自
我认定,性指向就约定同性。之所以目前对同性恋有一种新疗法──
认知疗法,似乎很有效,是因为他没来得及自我认定的缘故。判定一
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同性恋者,依据同性恋的定义,可依据“两个必要
条件”和“一个充分条件”来执行。如此而来,同性恋就不如专家想
象的那么多。根据同性恋本身的特点和一些权威的研究,我们认为
4%这个指标比较能成立。

  鉴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把同性恋的本质概括如下:性本能的完美
解释是同性恋的自然本质。价值的完美解释是同性恋的社会本质。同
性恋是价值解释与性本能解释的结合体。这既是同性恋与异性恋惊人
相似之处的根本原因,也是同性恋之所以稳固的根本原因。需要补充
说明一点的是,本质并不是永恒的,它也是过程的。不同时期的文明,
同性恋本质的侧重点也不同。不同的同性恋者的侧重又有不同。官能
型同性恋者以性解释为主,境遇型则依据个人的经验又不相同。而真
正的同性恋者,往往又是复合型的。所以具体到某一位同性恋者,情
形就复杂得多。但众多复杂的同性恋者,他们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
化。国内研究者李银河女士指出,同性恋亚文化“外延清晰,内涵独
特”,是社会学研究的理想课题。我们在扩大了的本能中,强调了社
会本能,并指出它受着意识、理智和价值的激励。同性恋的价值解释
是以同性审美价值为激励的。我们必须承认,性作为一种自然本能在
赋予人类的时候,并没有给它指明方向。至于性的生殖性,我们说它
是性过程的效应,就象我们打击石头要冒出火花(也就是说,在传统
观念的性行为是以生殖为目的,但事实上在人类的性行为统计率中,
真正以生殖为目的的性行为所占比率不到千分之一或更低,既然性行
为不再以生殖为目的而且人类的性行为方式又是多元的,就不能因此
而说同性恋是变态。在这里我要问的是,有了孩子之后,你和你妻子
性交的目的是什么?)。

  过程主义认为,价值在过程中实现,而在目标(或说结果)中体
现,这种反映或体现的价值(多指社会价值)是价值解释(多指自我
价值)过程的效应。就象打击石头,用力越大,火花就越多,但美的
是力,不是火花。而文明则规定了各种效应,并且对它加以奉扬或压
抑(如只赞美以生殖为目的的性行为,或以这种价值为幌子进行滥
交)。人类很多的追求,实质上是对一个过程的追求,对性的追求尤
其如此(例如你要问一个获得世界短跑冠军他得奖时的感受,美国报
纸会报道他说他对自已很满意,而中国报纸会说他没有辜负党和人民
对他的期望)。所以,同性恋很容易被斥责为不负责任。一个人的性
本能的完美解释需要一个符合他价值导向的过程,由于这个过程是与
同性合作的过程,所以他的性选择是同性,此无它。这个价值导向是
同性恋与异性恋最本质的区别,也是全世界同性恋亚文化如此相似的
根本原因。现在一些所谓“曝光”的同性恋者,其中大多是具有异性
价值导向和变态价值导向的同性恋者(变态这个词在我的哲学体系中
属中性词,不含贬义,即“不同于常态”的状态,象左撇子等),有
的根本就不是同性恋者(然而国人都把他们当成了同性恋的全貌)。
国外的一些研究越来越表明同性恋亚文化与专家们所想象的大相径庭,
或者截然相反。一方面是由于同性恋文化越来越成熟,更重要的一方
面则是一些研究专家潜心深入的结果。在同性恋文化研究上,专家们
的猜想和主观臆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带之而起的是荷枪实弹的深
入研究,带着浓厚新自然主义色彩的过程主义研究方法无疑是开启同
性恋亚文化大门的一把钥匙,因为同性恋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过程主
义文化,或者说是人文主义的一个变种。在同性恋亚文化价值导向中,
有诸多是与人性相关联的,而且是根基于现代文明的痼疾而滋生的价
值。文明总是把人性拧成一股绳,强大了人性,又扭曲了人性。所以,
同性恋亚文化有很多可取的部分,这些可取的部分,也是同性恋亚文
化的动力所在。

后记:此文完成于1993年,现在承蒙《阳光地带》的开放性,得
以与各界人士见面,它是我的《过程三论》中的第一篇,处于基础地
位(《过程三论》指《过程主义是二十一世纪的人文主义》
(1994)、《从同性恋权利运动到民权运动》(1996)、
《微观社会主义》(1998)这三论),可能比较粗糙,但它给出
了迄今为止最严格最科学的同性恋定义。1994年大学时曾投过一
次给《探索与争鸣》,结果被主编以不同领域为由退稿,于是一直未
发。当时写这篇稿子,是为很多所谓的性学专家以“同性恋是变态,
可以治疗矫正”为愤而作,而且厌恶疗法、认知疗法大行其道,同性
恋的帽子乱扣(这种现象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改变),有些只有同性性
行为或同性恋倾向的人也被诊断为同性恋,没有矫正就说是儿童时期
受了某某待,生了病,矫正了就在所谓的权威杂志上吹嘘。当然,也
有工作和做学问严谨的学者,如陈秉中、李银河、张北川三位。可喜
的是,十多年过去了,一些国内性学家正在纷纷转变观念,如荣维毅、
邱仁宗等,但是,最终同性恋亚文化的好与坏,还需要广大同志携手
共创,摒弃不好的,弘扬好的,只有我们自身做好了,才能被主流文
化所认同。现在有个别同志的形象已经对整个同志文化造成了不好的
影响,在此我以个人的名义呼吁同志行事,以集体为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