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期“我做名人”嘉宾:冰融
本期“我做名人”的嘉宾是冰融。
email:
冰融小档案:
女性,在防疫站艾滋病监测中心工作。
很高兴能来“我做名人”做一次名人,同时也感谢你们给我这样一个机会。
你让我谈谈对同性爱同志的认识与看法,可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怎么说,可我既然接受了你们的采访,就总得说上些什么,我想还是从我的名字“冰融”说起吧!
“冰融”,我想大多数人看到这个名字会想到这不是一个真名。是的,这确实是一个笔名,曾经也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起了这么个名字。那还是去年11、12月份的事了,当时起这个名字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因报纸约稿,我写了一篇关于同性恋与艾滋病的文章,准备在艾滋病宣传运动期间见报,没想要用真名;二是我觉得人们过去对同性爱者的冷漠、歧视甚至是鄙视的态度应该改变了,是冰雪溶化的时候了。现在我觉得这个名字挺好就继续使用它。
同性恋,我在上学时就听到这个名词,是在与艾滋病有关的报道中出现的。我一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到艾滋病室工作,自然就接触到与性有关系的人和事。但是对同性恋却了解并不多,直到1989年,从我室的一位老师在山东开会回来的材料中了解到一些有关同性爱者的事,其中说到有一个外国学者研究引起同性爱者原因的研究成果中提到在同性爱者大脑中有一个区域的功能在异性恋者大脑中却没有,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接受了这个观点,使我觉得有些同性恋者可能是天生的,并非是道德败坏者。可是我当时很年轻,不便与别人谈论有关同性爱者之间的事以免被误会。之后,在工作中也偶尔接触到同性爱者咨询及检测。1997年或者是1998年在看了青岛医学院性健康教育中心张北川教授的《同性爱》之后,才对同性爱者有了稍多一点的了解,才知道不同的学者对同性爱的看法不同,才知道人类性爱可以分为5个层次,有纯粹的同性爱者,也有双性爱者,纯粹的异性爱者及性爱对象以异性为主的占大多数,同性爱者只占少数。今年年初在看了“同性恋者在中国”一书之后,了解到我国现有很多学者正在从事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
最近二三年来,我接触的同性爱者稍多了点。但我所接触到的同性恋者文化程度都是比较高的,均在大专或以上,因此我认为同性爱者可能都是文化层次比较高的,当我在一篇报道中看到我国有些学者调查城市已婚男子中有同性恋行为者占0.53%而农村是2.3%时很不理解,后来才慢慢的在同志的帮助下才明白可能是因为农村更加闭塞、社会环境更不适于同性爱者生活的原因所造成,而城市中相对来讲要好点,同性爱者有更多的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空间与自由,如独身才农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在城市里就可以成为现实。
有人说:存在者的就是合理的。同性恋者既然存在,社会就应该正视它,更何况同性爱者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需要人理解,同样也渴望幸福,但他们却因自己的行为与社会格格不入而常常痛苦,因此,我在接待这此咨询者时,总是尽可能的以和善与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因此有些同性爱者对我的印象还不错。也就在前几天我还接到这样一个电话,他问我对同性恋者有什么看法?可否利用我工作的便利条件为他们做一些事,比如让同性恋者合法化。在电话中我告诉他:我认为同性爱者没什么不正常,是一少部分人的自然生活状况;但我后面的回答一定让他很失望,因为我只是个很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没有能力使同性爱合法化,更何况争取如果想成功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一定的机会、一定的场合说话才可能起作用。我有时候也在想能否作一些工作,但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所以只能通过宣传把防病知识传送给公众。
我不知道同性恋者在寻找伴侣时的动因是什么?是以感情为基础的还是以性行为为目的。如果是以感情为出发点而谈恋爱、结成伴侣的话,我认为这是最好的事,也就可能会象大多数异性恋者一样,长期生活在一起过着稳定的家庭生活。如果一开始就是以性行为为目的,恐怕很难不造成滥交的后果,滥交又会导致疾病如梅毒、淋病、艾滋病、生殖器疱疹等性传播疾病的传播与流行,使自身与其它的同性爱伙伴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有一位同性恋者曾对我说,就因为没有让同性恋者合法化,才造成了乱交滥交的结果。我认为这一句话不完全对。异性之间成立家庭是受法律保护的,是合法的,但其间亦然存在着婚外的性行为,因此我认为即使有一天,同性恋真的合法化了,也未毕就不会出现乱交与滥交的行为。我觉得作为人就要尊重自己,爱惜自己,尤其是在目前,同性恋还不能被公众完全认可与正确对待时,同性恋者更应该学会尊重自己、尊重别人,避免419的发生,更不能去做mb,这样才可能改变受歧视的现状,才有可能取得公众的理解、尊重与宽容。虽然目前医学界特别是预防医学界有很大一部分学者持宽容理解的态度,但这毕竟是少数人,要想取得合法地位就要得到公众中大多数的理解与宽容。
常言说:三句话不离本行。我是从事艾滋病防制工作的,因此说几句关于这方面的话,在我们国家的艾滋病感染者中,虽然目前仍然是以静脉吸毒者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性传播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并有蔓延的趋势,这其中同性恋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尽管我还没有遇见因同性性行为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但我还是想说一句话;同性爱的朋友们要珍爱自己、尊重他人,为了自己与他人的健康请使用避孕套。避孕套虽不能完全阻止疾病的发生,但正确的使用质量合格的避孕套,却可以使感染疾病的机率大大降低,使自己暴露于疾病感染之中的危险性大为减小。
2001年4月17日《扬子晚报》上有一篇“同性恋的根源在那里”的文章,其中说到美国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40名同性恋者的基因研究发现30多名同性恋者的x染色体上都存在着控制同性恋心理与行为的基因。我想这个发现也许能让一些公众改变对同性恋同志的看法,使同性爱同志的生活环境在目前还没有合法化的情况下较前宽松与自由些。
对于一个同性恋同志来说,在周围人并不知道他是一个同性恋者,那么他感受到的压力主要是来自那些方面?同性恋同志在寻找伙伴时是否有固定的语言或固定的动作?他们恋爱吗?同志间如果结婚后,能维持多久呢?有些异性恋者家庭中,在婚姻的新鲜期过后,进入真正的居家过日子的柴米油盐锁事阶段往往会因一些小事闹别扭,当有了孩子以后则更多的是对家庭的责任,那么这时孩子成为维系家庭的重要纽带,那么同性爱者如果组织了家庭,在家庭初期的高温慢慢降下来以后,家庭主要靠什么维系呢?有类似于孩子作用的其它方式吗?就预防疾病而言,同性恋者又希望得到那些帮助?
最后再说一些题外话,那就是我们国家的学者普遍认为“aids”最好译为“艾滋”,而不译为“爱滋”,因为“爱滋”容易让人误解为因为爱才得“aids”,而艾滋的感染途径并非是只有一条,因些认为“艾滋”比较好,因为“艾”没什么意义,只借用其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