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代同性恋历程扫描
在调查中国同性恋者现状时,面对众多个案,我脑子中很自然地形成了“四代 ”这样一个概念。我们将发现,性观念成长与性能力成熟期处于不同时代的四代同性恋者虽然有许多交叉处,但总体上还是能够感受到一种“代”的划分。他们所处 的性文化背景不同,自我认同程度不同,结交伴侣方式不同,等等,而这些不同有 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的。
事实上,我们会发现,就在同样的时期,异性恋者结交伴侣的方式也发生着变 化,其轨迹虽不同,但态势却是相近的,均是由禁欲到自由。变化的是这个世界。 我的划分,是从本世纪下半叶开始,或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 在这之前,因为社会与文化不同,另当别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任何划分表述的都是其成员中主流的状态,不可能成为囊 括每一个人的机械式界定。
第一代:出生于1940年以前,他们的性观念成长与性能力成熟期处于五六 十年代。成长于绝对禁欲、“无性”的文化中。在他们性爱最活跃的时期,几乎无 处寻找同性恋者的公共集散地,同性恋在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中是“变态”、“犯 罪”、“流氓”,等等。在极左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一旦同性恋行为被曝光, 会被作为流氓犯罪处理。
这一代同性恋者,对自身性倾向基本上持负面评价,认为自己是病,是罪,见 不得人。自然也不敢去名正言顺地追求同性,遇到让自己心动的人,也通常选择压 抑。
以至于他们当中许多人直到晚年,当同性恋亚文化气氛逐渐形成之后,在第三 代和新生代同性恋者的带动下,才开始有真正的同性性体验。 第一代同性恋者中,那些在性爱活跃期便幸运地拥有了恋人的人,其性爱关系 也较为专一、平淡,整个社会禁绝他们自由地追求所爱。这些幸运的人,其结交的 伴侣也多为自己的朋友、同事或其他熟人,具有极大的偶然性。
第一代中的一些人,出现对未成年同性进行性诱惑、性骚扰的情况,也与他们 无法通过光明正大的途径结交性伴、长期处于性压抑中密切相关。
第二代,出生于1965年以前,他们的性观念成长与性能力成熟期处于二十 世纪七八十年代。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性萌动阶段,专制的性文化已经破产,科学的性观 念还未进行普及。因此,此期的性萌动具有性躁动的特点,一切都在无序中摸索。 成长于此种文化下的绝大多数同性恋者,一方面仍视自己为“不正常”,另一方面 却开始追求这种“不正常”的性爱了。“道德”已无法禁锢他们的心灵和肉体,对 性的渴望使他们在自责的同时享受性爱。
一些公厕、公园中的同性恋者聚会场所,便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这成为第二 代同性恋者中那些走入社会求偶的人士结识性伴的主要场所。至于那些未能走入社 会的同性恋者,仍在重复着第一代同性恋者的结伴方式--在自己的熟人或偶然遇 到的人中撞运气,成功率很低。
第三代,出生于1965年之后,他们的性观念与性能力成熟期处于八九十年 代。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了真正的“性革命”。新的性文化之启动,是以“准色情 文学”开始的,作为冲破禁忌后的一种极端表现,人类许多历史时期都有过类似的 存在。
但紧接着,到了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现代、科学的性教育开始出现, 虽然这种性普及是针对异性恋者的,但整个社会的性文化被改变了,同性恋者的性 意识也被改变了。
公厕、公园等同性恋聚会场所得到迅猛发展,成为男同性恋者结交性伴最重要 的途径。与异性恋社会出现的性自由同步,同性恋者的性自由倾向也十分明显,似 乎要将被抑制了的性欲求完全补回来。 未进入同性恋社交场所求偶的同性恋者,也有更多的人开始试探着,并进而大 胆地对身边的人求爱了。
但是与此同时,到医院“看病”的同性恋者也增多了。一方面,许多同性恋者 仍无法自我接受,另一方面,社会气氛的相对宽容使他们有勇气走进“诊所”。
新生代,出生时期与第三代几乎同时,青春期处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特别是1980年之后出生的一代,青春期处于九十年代。在她/ 他们的成长过程 中,正值同性恋文化在中国大陆进行建设的时期,一些同性恋平权人士积极地进行 了努力。这些同性恋者中的许多人,深受这一亚文化潮流的推动,一元化信息的格 局被打破,得以接受西方现代信息,形成了与其前辈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念,自我认 同程度极高。
万延海编印的油印小册子《爱知简报》、李银河的《他们的世界》及 其增补本《同性恋亚文化》、张北川的《同性爱》、方刚的《同性恋在中国》,均 成为她/他们获取先进观念的重要渠道。特别是生活在北京地区的同性恋者, 享有 得天独厚的优势,万延海等人士通过组织沙龙、讨论、讲座等方式,将她/ 他们团 结起来。因此,在北京很快形成了一个意识明确的同性恋社交网络。
处于这一网络中的同性恋者,对自身多持正面评价。她/ 他们在交偶过程中多 采取主动,已经与异性恋者持平等的态势,甚至某些人在某些时候表现得比异性恋 者还要大胆和开放。 同性恋者的公共社交场所开始出现在酒吧。
一些同性恋酒吧十分活跃,为世人 所知。一些同性恋组织开始出现,组织交友、郊游、体育比赛、文艺晚会等活动。 许多同性恋者,特别是北京进入公共社交圈子的同性恋者,开始向自己爱慕的 人大胆表达感情,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向家人和社区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者身分。这 些人构成了新生代同性恋者的“进步势力”,并且必将在二十一世纪初成为中国同 性恋社区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