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以开放态度看待同性恋
【明报专讯】前天,两名可能有同性恋倾向的女学生烧炭自杀,警方不排除她们是因双方家长阻止交往而枉死。同性恋问题极富争议,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就是古今中外,都有一些人是有同性恋倾向的。如果我们的亲戚朋友中,有同性恋者,大家应持什么态度看待他们呢?我们认为,必须以开放的态度,看待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士,家长和老师对待心智未成熟的少男少女更应如此。
据我们采访所得,香港不少中学,对学生中存在的同性恋问题大多采取鸵鸟政策,避而不谈,导致这些「少众学生」饱受精神困扰。如果他们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和开导,甚至遭到强烈反对,便很容易承受沉重压力,甚至走上自毁的歪路。
以前天惨剧的两名女死者为例,她们关系密切,即使拖手仔、揽头揽颈、甚至亲吻,这是否就是同性恋?
从生理角度看,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正处于发育阶段,性倾向还未完全稳定。连她们都不清楚自己是否同性恋,家长、学校、社会即以歧视的目光对待,判断又是否过早呢?
我们认为,家长、学校和教育当局,均应好好汲取今次惨剧的教训,以积极的态度,推行性教育;以开放的态度,看待有同性恋倾向的青少年。
所谓开放态度,对家长来说,就是不论赞成或反对同性恋,都不应该回避问题。比较可取的做法,是主动和子女沟通,一起讨论同性恋的两种可能成因,了解子女到底是先天的倾向还是受潮流文化的感染;然後,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告之子女;如果子女的同性恋倾向不是先天的,可以引导子女长大、有独立判断能力後才决定性取向。家长绝对不应一知道子女有同性恋倾向便火冒千丈,一味反对、训斥,以致弄出不可收拾的後果。
至于肩负教化下一代重任的学校和教育当局,对有同性恋倾向的学生,也不能像「鸵鸟」般回避问题。学校可能有自己的宗教背景,但不妨碍与学生讨论同性恋问题,向学生介绍不同观点,进行辅导。
有教育界人士指出,香港学校的性教育一向保守,谈论性教育已很忌讳,遑论谈及同性恋问题;现时教署提供的性教育指引,亦没有针对同性恋议题,而且□重的是心理分析,不能帮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教师对同性恋问题也往往三缄其口,有形容像怕「捅蜜蜂窝」。
为此,我们希望教署在性教育的指引中,加入同性恋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先认识後作判断。学校更应抱开放态度,不仅在性教育课时讲解同性恋问题,而且敢于回答问题,并与家长密切合作,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不要让惨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