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所有的电影都是男同性恋电影
——评《天上人间》《春天的小孩》《迷走爱情》
有人笑称任何一部电影在我眼里都会被读成(男)同志电影。我回答说,电影的本质就很男同性恋,非常男性(其实是我最不喜欢的“男性沙文主义”,连导演与观众都是男性居多,且看男生逾时可以爬墙回学校宿舍非关名节,女生看晚场电影归途多风险、逾时返校还有校规惩罚伺候,电影几时两性平等过?)。电影本质也很同性恋,而且是男性的同性恋(这是我喜欢的面向)与自恋一体两面,甚至跟男性的双重自我构成三位一体。奇士劳斯基的《电影狂》(原题是《业余者》)在这方面讲得最好。
对于台湾导演余力为的《天上人间》,多位评家都着眼于近年大陆前往香港的“新移民”族群写照。我倒觉本片在性/别、情欲方面有点另类,虽然表面上是租卖色情录像带的阿健(梁家辉饰演)跟餐厅/电梯女职员阿燕(吕丽萍饰演)、大陆来港当娼妓的阿英(王宁饰演)一男两女的异性恋三角爱欲,不过画面的呈现方式与理念思路却很不主流,很不异性恋男性心态。譬如阿健去嫖阿英,不忙着做爱,恼得女方主动并斥喝:“你要干你就脱裤子上床干!”反倒男的流起鼻血卷揉卫生纸由女的为他塞进鼻孔,好一幅男性“落红”而女方“插入”男方洞洞的性别反转图像!至于阿英深夜凌晨到阿燕与阿健的房里相援/投靠,阿燕非但不嫉不怨,反倒体贴为阿英疗伤擦药,让阿英睡床,在我看来有别于传统一夫二妻的男性沙文主义模式,而是在瓦解异性恋一对一的框架,既有三人分享情欲 (menage atrois) 的狂野, 又见女与女互相扶持的省思(女性主义?女同性恋?任你解读)。
solveig anspach 导演的《春天的小孩》(haut les coeurs)里的年轻人艾玛(karin viard 饰演)怀孕后罹患乳癌,治疗手术与生产相互影响不易兼顾。本片淡淡地、生活切片般地展演了很多事,又好象什么重点都没讲(或是没讲清楚)。这是一些朋友的看法。我不完全同意。因为第二位医师主张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一同使用,让艾玛必须舍弃胎儿,艾玛不从,换到大医院由医疗小组分工合作,到头来勉强保住孩子却断送艾玛生命,让我既怕又怒的是大医院的“零售”未必比第一位医师的“批发”安全,同样无法两全齐美,能不教人深思?本片开场不久有艾玛的男友、不必一纸婚约契约的丈夫西蒙(laurent lucas 饰演)跟艾玛的弟弟奥立维(julien cottereau 饰演)吻抱的镜头,起初我只当成法国的外地移民(片中人物有点吉普赛风情,不像一般法国人)的习俗礼仪,但是看看往后艾玛由于放射治疗而脱落头发、干脆剃光,又因癌细胞蔓延而切胸割乳,种种女性特质被“去性”的意象,你能说本片全然不是偷渡男同性恋吗?只是,为了成全男男情欲,竟让“女”性被如此这般连根拔起,我不免有着椎心刺骨的痛楚。你说呢?
希腊电影《迷走爱情》(片名主标题是 black out,但有个附记是p.s. red out)的现在式是黑白,过去式是彩色,现在式中,年轻俊美的男飞行员克里斯托(似由 aliks athanassopoulos 饰演)已经“死”了,黑白画面用偶然让某个对象(譬如小灯、杯中泼洒出来的酒)单独呈现红色,而红与黑又暗暗呼应到本片片名(原意是飞机急速变向或变速让人短暂失明、晕眩的术语)。这位帅哥的女友玛丽亚( mirto alikaki 饰演)是位模特儿,她的前任男友司达佛( kleon gregoriades 饰演)则是摄影师。司达佛与玛丽亚在情欲纠葛外,还有“看”与“被看”、“拍摄”与“表演”的牵扯。另外,诡异的是,克里斯托在某些时刻被司达佛操控诱导的有点基督(christ 跟克里斯托的名字同一字根)样貌,而司达佛(是不是有点撒旦satan的谐意呢?)却十足撒旦化身。再思量司达佛身为电影工作者,以及他拍摄的美男美景,似乎,地狱比天堂更迷人、更美丽。异性恋俊美男孩(空有容貌?)其实是被同性恋男导演(擅用大脑)操控摆布的。请问,本片究竟是同志电影呢?抑或反同性恋呢?再看看克里斯托大量虐杀动物的写实镜头,真是教人憎恶。这是(男)同志电影在动物权方面的欠缺省思呢?或是导演对异性恋男性无知又无慈(慈悲)的鄙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