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非同志?重要的是一样的爱
一眾同學正為異性茶飯不思﹑海誓山盟之際﹐若你發現自己的目光老是集中在同性身上﹐是對焦不正﹖還是另有別情﹖
專家的意見﹕請相信自己的感覺。
個案不期望獲接納
阿傑(假名)十八歲﹐是一名男同性戀者。
「 小學五、六年級﹐我也曾暗戀女教師﹐但升上初中﹐開始喜歡望男仔。」當時只有十一歲的阿傑﹐對自己的感覺有點疑慮﹐周遭卻找不到任何支援。
「不肯定自己是否同性戀﹐又怕被周圍的人知道。」隨着日子慢慢過去﹐他對自己的性取向日漸清晰﹐「未能肯定時﹐有點不知所措﹐肯定了﹐反而釋懷。」
阿傑清楚知道並非人人可接受同性戀﹐他不敢也不打算把自己的性取向告訴師長和同學﹐自行尋覓感情空間﹐在互聯網上的聊天室找自己的一片天 。
至於他的父母﹐好像隱約感覺到兒子的性傾向﹐但沒有與兒子討論﹐父親只兒子早點找個女朋友﹐而阿傑亦不期望可獲父母親的接納。此刻﹐雙方迴避討論﹐暫且和平共存。
專家:不應質疑內心愛慕感
阿傑的問題﹐或許也是你的困擾。
這趟找來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助理教授何式凝博士﹐為你解困。
「 請相信自己的感覺。」何博士表示﹐喜歡或愛慕一個人﹐是發自內心的感受﹐無論對象是同性或異性﹐都不應受到質疑。
但是﹐你亦毋須急於定下自己的性取向。阿傑的經驗告訴大家﹐確定個人性取向是一個歷程﹐正如他說﹕「 不會『 登 』一聲肯定自己是[基] 。」只要懂得開放自己﹐接觸不同的人和物﹐擴闊視野﹐一切便豁 然開朗。
對於有一些同性戀者自殺的新聞﹐阿傑慨嘆﹕「好傻﹐如果你都不接受自己﹐怎樣要求別人接受你。」